
在古代男權社會中,女性大多缺乏自主權,命運完全依附於男性,大戶人家裡正妻、妾與丫鬟各有角色與責任,待遇天差地別,其中正妻掌管家務、享有名分尊榮;妾身份尷尬,生活依附丈夫喜好;丫鬟則從早到晚勞作,必要時甚至要侍寢,辛苦且屈辱。
古代家庭中,正妻是唯一被社會認可的女主人,她通常出身名門、嫁妝豐厚,不僅象徵家族榮譽,還掌管內務和財務,是家中的核心人物。正妻婚姻程序講究禮儀,地位穩固,享有法律與習俗的保障。
相比之下,妾的地位尷尬,她們被納入丈夫房中,但既不是家中女主人,也不再是普通僕人,生活完全依附丈夫喜好,若深得丈夫喜愛,她便安身;一旦被厭棄,可能被冷落或轉送他人。妾的社會地位低下,幾乎與奴婢相近,時常受到男權制度的壓迫與束縛。
除了正妻與妾,府中還有大量丫鬟,她們屬於奴僕階層,身份低微,而丫鬟又可分為陪嫁丫鬟與通房丫鬟:陪嫁丫鬟隨小姐出嫁,主要負責日常服侍;通房丫鬟則除了日常勞作,還需在夜間侍寢,承擔極其辛苦的工作。丫鬟的日常生活十分艱辛,除了早起洗衣、打掃、鋪床疊被,還必須隨時應對主人的召喚,一旦犯下過失,動輒遭到體罰、辱罵甚至羞辱,幾乎沒有自由與尊嚴。
無論是正妻、妾或丫鬟,古代女性都難以擺脫被束縛的命運,納妾制度讓妾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奴婢制度則徹底剝奪丫鬟自由,加上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思想影響,女性個性被壓抑,漸漸習慣被支配,甚至接受不公待遇,長期下來喪失自我價值感。這是制度與思想共同造成的女性悲劇,也是古代社會的一大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