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將唐朝推向盛世巔峰,然而這位君主51歲就因病離世,但死因卻在正史上卻被草草帶過,後世分析,李世民身體傷患、家庭變故以及服食長生丹藥等多重因素,可能是導致他早逝的3大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勵精圖治、虛心納諫開創了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貞觀之治」,使唐朝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帝國之一。周邊國家紛紛派遣特使朝貢,長安城商人雲集,盛況空前。
649年盛夏,51歲的李世民在終南山翠微宮含風殿突然駕崩,正史僅寥寥數語記載。從現代醫學視角來看,對養尊處優的帝王而言,51歲實屬早逝,深入分析後,李世民的死因其實涉及多種因素。
首先是長年征戰留下的身體隱患。李世民多次親上戰場,累積的箭傷、刀傷不計其數。更嚴重的是李氏家族遺傳的心腦血管疾病,讓他晚年常受頭痛眩暈折磨。
其次是家庭變故帶來精神打擊。相伴23年的長孫皇后逝世,令李世民相當痛心,喪妻之痛未平,子女們就又接連出事,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李泰捲入奪嫡之爭、高陽公主醜聞鬧得沸沸揚揚,接踵而來的家變讓晚年的李世民飽受失眠、憂鬱困擾。
而最要命的,就是服食丹藥。隨著年紀增長,李世民開始畏懼死亡、沈迷於長生之術,服用許多標榜延年益壽的丹藥,結果卻把水銀、鉛等劇毒物質吞下肚,導致慢性中毒,加速身體崩壞,最終在649年因病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