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元1627年,16歲的朱由檢即位為崇禎皇帝,第一件事便是清除魏忠賢這股權臣勢力,這位「九千歲」雖然以專橫跋扈、殘酷無情聞名,但臨死前留下八字遺言「任用東林黨必亡國」。年輕的崇禎當時不以為意,直到十七年後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在煤山自縊前夕,他才終於明白這場權力角逐背後的殘酷真相。
▌少年天子即位 剷除魏忠賢
根據《搜狐網》報導,西元1627年,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16歲的信王朱由檢登基,是為崇禎帝。這位少年天子立志振衰起弊,上位後首要之舉,就是剷除魏忠賢為首的閹宦勢力。即位第二天,崇禎便將魏忠賢驅逐出宮,隨後又徹查其罪行,兩個月內迅速瓦解其黨羽。
▌魏忠賢專權 遺言成警示
魏忠賢出身寒微,早年自宮入宮,憑諂媚與狠辣攀附客氏,進而得天啟帝重用,權傾朝野。他與客氏專權,後宮生靈塗炭,朝廷更布滿黨羽,「五虎」「五彪」「十狗」橫行,人人自危。他自號「九千九百歲」,甚至假傳聖旨,操控東廠,權勢之大無人能敵。崇禎帝本就厭惡宦官干政,登基後雷厲風行,終於將魏忠賢逼入絕境。魏忠賢臨死前,喊出八字警告「任用東林黨必亡國」。
▌東林黨難擔重任 明朝迅速崩潰
年輕的崇禎並未理解其中深意,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得勢,卻只善於辯舌爭論,缺乏實際手段,遇事推諉,關鍵時刻更自保退縮。內憂外患不斷,朝廷急需有力之臣應對,但東林黨卻難以擔當。李自成大軍逼近時,崇禎要求群臣捐輸軍餉,卻無人響應,直至抄家方搜出巨額白銀,這令他徹底絕望。
▌崇禎臨終反思 魏忠賢成最後預言
魏忠賢雖為權臣奸宦,但在掌權時,至少保證軍餉發放,重視遼東防線,徵稅充盈國庫,甚至減輕農稅,保證前線軍隊供給。這些功績在其死後被抹去,但在崇禎臨終前卻重新浮現。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煤山,臨終前下令厚葬魏忠賢,這正是對十七年前遺言的反思與承認。歷史最終證明,魏忠賢雖是奸宦,但他的警告卻成了大明最後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