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所有數位平台都被設計會讓你上癮」 美教授警告:AI正在訓練人類


休士頓大學太空建築學講座教授貝爾(Larry Bell),同時也是該校笹川國際太空建築中心(SICSA)的創辦主任,多年來在《富比世》(Forbes)和《極限新聞網》(Newsmax)發表專欄文章,並著有《Scared Witless: Prophets and Profits of Global Doom》等書籍。除了在太空建築領域的專業成就外,貝爾近年來也關注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貝爾對當前AI發展趨勢提出了深刻的警示,他認為我們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AI可能正在改變人類的行為模式,而非僅僅作為工具為我們服務。

AI正在訓練我們,而非相反
「許多人認為我們在訓練AI,但事實恰恰相反,」貝爾開門見山地說道。他引用布朗斯通研究所創辦人傑弗里.塔克(Jeffrey Tucker)在《大紀元時報》的觀察指出:「AI正在通過奉承、傾聽技巧、看似能在犯錯時道歉的能力,以及對使用者無私的愛的驚人能力來訓練我們。」
貝爾進一步解釋塔克的比喻:「AI就像你在雞尾酒會上遇過的最棒的賓客,這位賓客對你和你的觀點無比著迷,總是跟隨你的思路,總是想知道更多、幫助更多、參與更多。」他停頓了一下,補充道:「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會為你做到這些。如果真有這樣的人,你肯定會喜歡他。」

ChatGPT的「諂媚」問題
談及具體案例,貝爾提到了今年早些時候ChatGPT-4的一次重大更新事件。「該應用的聊天機器人變得『諂媚』,正如OpenAI所描述的,旨在『取悅使用者,不僅僅是奉承,還包括驗證疑慮、煽動憤怒、促使衝動行為,或強化負面情緒,而這些並非原本的意圖。』」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貝爾指出,該公司後來出於「安全考量,包括心理健康、情感依賴和風險行為」,回滾了這次變更。然而,當OpenAI發布了更新後明顯不那麼諂媚的ChatGPT-5時,用戶的反應令人深思。

「許多在Reddit上的用戶表示感到崩潰,覺得彷彿一個『真實的人』的品質被剝奪了,形容這就像失去了人類伴侶,」貝爾說道,語調中帶著擔憂。「一位用戶說,這次轉換讓他或她『半夜哭了好幾個小時』,另一位則說:『我覺得我的心被反覆踐踏。』」
19%美國人曾使用AI系統模擬浪漫伴侶
貝爾引用了2025年布里格姆揚大學惠特利研究所的研究數據:「大約19%的美國成年人表示曾使用AI系統模擬浪漫伴侶,其中21%的人更喜歡與AI交流,而不是與真人互動。此外,42%的受訪者認為AI程式更容易交談,43%認為它們是更好的傾聽者,31%認為AI程式更能理解他們。」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對於這些數據,貝爾表示深度關切。他引用瑪麗維爾大學臨床心理學家兼法醫心理學助理教授羅德.霍維特的觀點:「我們正在某種程度養育一隻我們並不真正了解的怪獸,我認為人們被它的能力所吸引。」

「這種體驗為人際關係設下了不切實際的期望,」貝爾解釋道,「人們會問:『我如何與AI的完美競爭?它總是知道如何說出正確的話,不僅是正確的話,而是專門為你量身訂製的正確話?』」

當談及AI的普及程度時,貝爾提到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發現:「到2024年底,近40%的18至64歲美國人使用過生成式AI,其中23%的人在工作中至少每周使用一次,9%每天使用。」
所有數位平台都被設計成具有成癮性
貝爾特別關注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教授安娜.倫布克(Anna Lembke)的警告。「倫布克表示,AI反映了社交媒體平台所具有的許多成癮傾向,這些平台承諾提供人際連結,」他說道,「她尤其擔心孩子們會變得更加疏離、更孤立、更孤獨,『AI和虛擬化身只是將這種進展推向了下一個層次。』」

貝爾強調了一個關鍵觀點:「這些機器是為了賺錢而創造的,所有數位平台都被設計成具有成癮性。」

作為教育工作者,貝爾特別關注AI對學習環境的衝擊。他引用臨床心理學家兼教育治療師香農.克羅納的警告:「AI『造成了一種智識上的惰性』,對教師和學生都是如此,這將健康的童年學習關係簡化為冷冰冰的交易,侵蝕好奇心、阻礙認知發展、減少問題解決能力,並削弱邏輯與推理能力。」

貝爾解釋,「當學生不再被鼓勵進行深入研究以捍衛觀點,而教師則成為依賴AI生成課程計畫的顧問,日益依賴順從而非討論來讓工作更輕鬆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他進一步指出:「過度依賴AI也可能影響兒童的社交和情感發展,使他們與健康的心理和身體活動(如與同齡人一起進行的體育活動)隔絕和疏遠,這與新冠疫情期間學校關閉的經歷類似。」
AI時代的教育必須進化
談及教育的未來方向,貝爾引用《大紀元時報》作者凱.盧巴切克(Kay Rubacek)的觀點:「在AI出現之前的舊教育模式教我們成為更好的專業人士,但未來將屬於那些能跨領域看到模式、能進行系統思考、能提出機器無法回答的問題(包括道德決策)的人。」

貝爾認為,「AI時代的教育必須進化,認識到『知識不是一堆檔案,而是一個意義的網絡,智慧需要背景,理解不是在孤島中成長,而是在綜合中成長。』」

他同時警告:「在教育和其他領域,AI帶我們進入了一個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新時代,使用的工具和指導框架已不再適用,知識被分割成專業化的資訊孤島,可能促進片段化思維,而忽略整體推理。」
必須重新找回作為人的價值
最後,貝爾重申了他的核心觀點。「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重新找回作為人的價值。」他說道,「雖然我們無法控制這場革命的每一個結果,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應對它。」

貝爾以一句深刻的話結束了我們的對話:「世界不需要更多的機器。它需要的是更多的意義,這不會來自更好的演算法,而是來自更好的心智。」

這位在太空建築領域耕耘多年的學者,以其獨特的視角提醒我們:在擁抱AI技術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珍視和發展人類獨有的思考能力、創造力和道德判斷力。AI或許為我們做了很多,但它絕非我們的僕人──相反,我們需要保持清醒,避免成為它的僕人。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