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在智利巴塔哥尼亞 (Patagonia) 發現了一種生活在恐龍時代、體型如小鼠般的微小哺乳動物化石。此一發現,為南美洲的古生物學研究增添了珍貴的一頁。
這隻名為「壓縮耶瑟獸」(Yeutherium pressor) 的生物,生活於晚白堊紀 (Upper Cretaceous) 時期,距今約7400萬年前,體重僅30至40克。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來自智利大學 與智利千年核心研究中心 (Millennium Nucleus) 的科學團隊。團隊成員普舍爾 (Hans Puschel) 表示,化石由一小塊顎骨、一顆臼齒以及另兩顆臼齒的齒冠與齒根組成。
《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期刊,已於本月刊登了這項研究成果。該化石是在智利麥哲倫 (Magallanes) 地區的拉斯奇納斯河谷 (Rio de las Las Chinas Valley) 被發現,該地距離智利首都聖地牙哥 (Santiago) 南方約3000公里。
儘管其外型與小型齧齒動物相似,但「壓縮耶瑟獸」很可能像鴨嘴獸一樣產卵,或是像袋鼠與負鼠一樣,用育兒袋攜帶幼崽。從牠的牙齒形狀來看,牠的食性可能偏向食用較硬的植物。
與牠同時期的恐龍一樣,這種微小的哺乳動物在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突然走向了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