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連蝙蝠都懂社交距離,美研究:生病吸血蝙蝠會避免與同伴接觸


早在新冠肺炎出現以前,蝙蝠就一直有著不好的名聲,但過去幾項研究已經為牠們洗刷汙名,最新研究更顯示,就像我們為了減緩疫情採取的措施一樣,當蝙蝠感到不適時,牠們自然就懂得採取「社交疏離」,因為不懂得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而受害的只怕是人類。

由於攜帶新型冠狀病毒在內各種可能傳人的病毒存活,蝙蝠一直有著「活動病毒庫」的暱稱,但牠們其實不僅是重要的授粉媒介和害蟲控制者,在群體生活中互相照顧的同時,也懂得在必要時保持距離。

在《行為生態學》(Behavioral Ecology)最新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學團隊貝里斯北部 Lamanai 某個棲息地的一群野生吸血蝙蝠,並在幾天之內持續追蹤它們的社交情況。

團隊過去在圈養蝙蝠的研究中發現,生病的蝙蝠會花更長時間在睡眠上而非移動,也會花更少時間替其他蝙蝠梳洗,發出更少的社交聲音來嘗試吸引配偶,這種狀態被研究人員稱為「疾病行為」(sickness behaviour),為了確認疾病行為是否也在蝙蝠處於自然環境中發生,團隊才展開此次實驗。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研究人員於 Lamanai 某棲息地處捕獲 31 隻吸血蝙蝠,隨機挑選 16 隻注射物質來刺激免疫系統反應,這僅會使牠們在數小時內感到不適而不會真的造成任何疾病,另外 15 隻蝙蝠則注射鹽水做為安慰劑。

在將蝙蝠釋放回棲息地之前,研究人員還在每隻蝙蝠的背部黏上微型定制感測器,感測器每 2 秒會傳輸一次信號,當蝙蝠互相接觸時研究人員就可立即知曉,根據信號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科學家們可以分辨出兩隻蝙蝠何時緊密接觸又維持多久。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研究作者、蝙蝠研究員 Simon Ripperger 解釋,這種方法也讓他們能實際觀察蝙蝠整個社會群體行為,而非實驗室中關注樣本個體的形式,「這讓我們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團隊計劃從 3 個角度評估「生病」蝙蝠的行為:牠們遇到了多少其他蝙蝠、與其他蝙蝠在一起時間長度,以及與整個社交網路的聯繫狀況。

結果顯示,「生病」蝙蝠會明顯改變行為,與服用安慰劑的健康同伴更少聯繫,同時與每位同伴的互動時間也更少,平均都減少 25 分鐘,而當 48 小時後藥效消失,「生病」蝙蝠自覺好轉後,便會擺脫疾病行為恢復正常社交舉措。

蝙蝠行為改變幅度如此清晰可見,也令研究團隊感到十分驚訝。 Ripperger 表示,即使不使用複雜的統計分析,也可以透過觀察社交網路直接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考量到野生吸血蝙蝠是高度社交的動物,這種懂得保持距離的行為令人驚奇。

「可以預期,這種行為將為牠們減少疾病傳播」。

儘管如此,研究成員、行為生態學家 Gerald Carter 也解釋,由於團隊並未用真正的病毒或細菌感染,而這可能以其他方式影響蝙蝠的行為,因此仍很難衡量蝙蝠群落中實際疾病的傳播情況。

「必須記得的是,行為的改變也可能取決於病原體,一些真實的疾病可能讓蝙蝠更願意互動或完全避免接觸。」

無論如何,這項關於蝙蝠的發現也再度提醒人們:為了你我,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如果蝙蝠都明白這個道理,有更多手段遠距離溝通的我們又為何不這麼做呢。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