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饅頭發明者是諸葛亮?史書說出千年真相


不少人認為,饅頭的發明者是諸葛亮,當時他為了率軍南渡瀘水,因此用饅頭假裝人頭,祭獻給河神來平定河水,不過這也只是民間傳說,饅頭究竟何時出現?其實吃饅頭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經過漫長的演變,饅頭才成為主流食物。

三國蜀漢諸葛亮率軍南渡瀘水以討孟獲,當時瀘水瘴氣薰天,根據當地習俗,渡江前必須以人頭祭祀河神,諸葛亮心生一計,派人用白麵裹肉蒸熟,以此代替人頭投入江中,而稱此為「蠻頭」,即有蠻人頭顱之意,豈料江面原先的瘴氣逐漸消散,大軍才得以平安渡江,這也成為饅頭的由來。

除此以外,還有一說是張飛徵蜀時發明饅頭,不過無論張飛還是諸葛亮,都沒有被正史記載,全是古人寫於筆記的內容,事實上,吃饅頭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明朝萬曆黃一正創作的《事物紺珠》曾寫到秦昭王做蒸餅,而根據《名義考》的說法,「蒸而食者曰蒸餅,又曰籠餅」,表示當時所謂的蒸餅就是饅頭。

而古代中國在戰國時期,已有簡易的石磨,最初叫磑,漢代才叫作磨,能夠將麥子加工為麵食,因此才會出現「蒸餅」,不過由於工具簡陋,無法大量磨製出麵粉,所以麵食並非主流食物選擇,到了宋朝,為了避諱宋仁宗趙禎的名,因此將蒸餅改為炊餅,所以在《水滸傳》中,武大郎賣的炊餅其實就是饅頭,如今北方一些地區仍會將饅頭稱為炊餅。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在古代中國,餅的意義與現代不同,古人說的「餅」其實泛指麵食,晉朝人將水煮、蒸、烤及油炸的麵食統稱為「餅」,例如放在爐裡火烤的稱為「爐餅」,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燒餅,而水煮的「湯絣」則是麵條,由於晉初時,餅剛被視為食物,因此出現不少以餅為主角的文章,直到西漢,石磨被廣泛利用後,麵食才漸漸變成普遍食物。

西晉大文學家束皙作還寫了一篇《餅賦》歌頌麵食,「皆用之有時,所謂春宜用曼頭,夏宜用薄壯,秋宜用起溲,冬宜用湯餅,而四時適用者唯牢丸」,文中提到的「曼頭」也就是饅頭,其他根據明朝學者方以智考證,薄壯就是「薄餅」;起溲則是京津兩地的早點「油餅」,類似於油條;牢丸則是「餃子」。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另外,《餅賦》也提到「三春之初,陰陽交際,寒氣既消,溫不至熱,于時享宴,則曼頭宜設」,指春初陰陽交泰,應以饅頭祭祀,能祝一年風調雨順,當時的饅頭都是有餡料的,而且也比較大顆,北宋時為了做區分,北方才出現包子,饅頭則變成無餡麵食的統稱,不過在江南一些地區,甚至是日本,無論有餡還是沒餡都稱為饅頭。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