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西洋聖海倫娜島(亦稱聖赫勒拿島),以距離南美3656公里、距離非洲安哥拉1900公里、方圓數百公里都沒有人煙的地理位置,被世界公認為“最孤立的海島”,孤立到從最近的大陸坐船要12天才能到達。
有趣的是,這座海島在歐洲地界的知名度卻相當高,因為它曾經關押過歐洲最著名的“軍事天才”,幾乎征服整個歐洲的拿破崙。
第一個發現聖海倫娜島的是葡萄牙航海家諾瓦,1501年從歐洲前往印度途中發現,恰巧當天是“和平女神”海倫娜的生日,因此命名為聖海倫娜島。由於位置過於偏僻無開發價值,葡萄牙和後來到達的荷蘭海軍都沒有殖民計畫。
但眼光更勝一籌的英國人卻不這麼認為,在蘇伊士運河尚未開建的年代,南美和歐洲前往亞洲的船隻都得走南大西洋航線,期間有1500-3000公里是毫無補給站的空白區。
因此,英國海軍從非洲俘虜了大量黑人,送到聖海倫娜島修建碼頭和補給設施,隨後向全球船隻收取費用,據說當時一桶淡水的價格等同於一頭牛。
聖海倫娜島很小,加上兩個附屬島礁的總面積也才121平方公里,由於緯度和氣候的關係並不適合大規模農業種植。再加上本身是火山島,礦物岩土壤難以供應香蕉、甘蔗等植物所需養分,被滯留在島上的黑人奴隸幾乎都是被餓死的。
在19世紀前,英國殖民者在島上賺得難以估量的財富,最早發現哈雷彗星回歸運動的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也花了一大筆錢才被獲準登島觀測,才得以完成世界上第一張南半球星圖的繪製。但真正讓聖海倫娜島被世人熟知的,卻是十九世紀大名鼎鼎的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創者,率領使用12種語言、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差點就一統歐洲的拿破崙。
1814年,由英、俄、普、瑞四國組成的聯軍反攻並佔領了法國巴黎,拿破崙被迫宣佈投降簽署《楓丹白露條約》並即時退位,先是被軟禁在意大利中部的厄爾巴島上,結果因拿破崙有捲土從來的跡象而被放逐聖海倫娜島,由當時掌控整個大西洋的英國皇家海軍嚴密監視。
拿破崙剛上島時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寄居在仰慕他軍事才華的英國商人朗伍德家中,幾個月後才搬入關押他直至終老的貝拉西斯囚室中。
現在的拿破崙故居之所以設在朗伍德家中,是因為拿破崙給了他一筆錢,要求死後給他留一塊墓地。英國政府考慮到貝拉西斯過於簡陋,因此在拿破崙死後乾脆把朗伍德一家逐出島嶼,將財產充公並設立舊居來平息拿破崙追隨者的憤怒。
島上的博物館中記錄了很多有關拿破崙的趣事兒,其中被廣為流傳的就是拿破崙改變了島民的飲食習慣。
原來,拿破崙雖然出生在科西嘉島上,但一生車馬縱橫反倒極其厭惡海鮮,長期的戎馬生涯養成“十分鐘吃飯”和“喜食咖啡、烤餅”的習慣。但島上別說咖啡,就連麵粉和肉都是“奢侈品”,為了讓自己吃得更好,拿破崙教會本地人如何種植咖啡、小麥,以及牧養牛羊等技巧。
對於繁衍好幾代、被封閉式管理的非洲黑人後裔來說,拿破崙所說的就跟“天書”一樣。好在朗伍德經過斡旋將農作物種子和牛羊送到島上。
雖然最後只有咖啡和羊活了下來,但確實改變了島民們的飲食習慣,日常飲食從早期單一的海鮮魚類增加了各種精緻又營養的歐式吃法,如今一年一度的美食大賽連米其林廚師都來參加,聖海倫娜島的咖啡售價一直居高不下,這些都被歸功於拿破崙。
拿破崙死後被葬在後山上(幾年後骨骸被運回法國),島嶼的所有權也被轉到英國王室名下並對外開放,因為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導致聖海倫娜島失去軍事和經濟意義。從此每年都有追隨仰慕者前來憑弔(包括英國海軍),直至1899年南非布爾人對英國宣戰。
為了征服60多萬南非布爾人,英國先後投入40萬士兵,期間有上萬名布爾人被送到聖海倫娜島關押。長達3年的戰爭令經濟日益下滑的英國損失巨大,在簽訂合約後將聖海倫娜島上的士兵也全部撤走,留下上萬布爾人和黑人後裔在島上自生自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座孤島一半人被活活餓死,朗伍德兒子托貝特聞訊後又回到島上,將積存的咖啡賣到歐洲換回生活物資,島民們才從困境中走出來,為了感謝朗伍德一家自發選舉托貝特為“總督”,此後對英國十分抗拒。
為了懲罰島民們,英國王室將聖海倫娜島列為當時唯一的“海外屬地”,和“海外領土”的區別是島民沒有英國居留權,此舉令聖海倫娜島徹底淪為孤島,沒有任何交通、醫療和教育福利,但該繳納的稅收卻一分都不能少。
好在善良的安德魯王子聽聞島民處境於心不忍,自費購買了一艘聖海倫娜號客貨輪,從此來往於南非開普敦和聖海倫娜島之間,才讓島民生活狀態逐漸正常。
如今,聖海倫娜島雖然開通了機場航線,每年接待的遊客量也就6000-7000人,主要原因是從南非坐船要六天六夜才能到達,而航班一週只有一班且售價高達兩千美元,島上至今沒有手機和網絡,唯一能與外界交流的電話電纜,還是二戰期間美軍鋪設並無償轉送給島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