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對「普賽克16」進行了有史以來最近距離的觀察,它是太陽系小行星帶中的一個物體,被認為是一顆原行星的殘核,這顆原行星在尚未形成之前就被摧毀了,可能是由於一次碰撞而撕裂了它的外層。小行星「普賽克16」位於距地球大約2.3億英里(3.7億公里)的地方,跨度140英里(226公里),大約相當於西維吉尼亞州的大小。艾爾金斯-坦頓在2017年5月的一次採訪中對《福布斯》表示:「它簡直就是一顆死星……另一種可能性是它的物質在太陽系的早期就非常靠近太陽。」
週一發表在《行星科學雜誌》(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上的美國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除了拍攝到「普賽克16」更清晰的行星表面圖之外,還首次用紫外線觀察了這顆小行星,揭露了它暴露在太空中無數億年以來的風化作用。
NASA計劃在2022年向「普賽克16」發射一項任務,這項新研究可以讓NASA更好地瞭解「普賽克16」曾經發生了什麼。「普賽克16」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之一,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繞太陽運行,當科學家在紫外線光下拍攝圖像時,科學家們發現,由於太陽風的作用,「普賽克16」已經逐漸氧化,且它的獨特之處可能在於它是一顆完全由鐵和鎳構成的小行星。
我們已經知道地球有金屬核、地幔和地殼,而「普賽克16」有可能還在形成行星的過程當中,就被我們太陽系的另一個物體撞擊,因此失去了地幔和地殼。所以「普賽克16」才如此特別,它與大多數的岩石或冰冷的小行星不同,它幾乎完全是由金屬製成,就像地球的核心一樣,且鑑於小行星的大小,其金屬含量可能價值1,000萬兆美元(10,000,000,000,000,000,000美元),換算下來約為2019年全球經濟的10,000倍。
如果普賽克真的如科學家所發現的數據相同,那它將給美國NASA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進一步瞭解我們地球的核心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