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遇到過暴雨天氣,一般來說一場暴雨最多下幾個小時,如果下的時間太長,就可能會出現洪澇事件。但是在數億年前,地球曾發生過一場持續時間達到200萬年的大暴雨,你知道嗎?這就是地球歷史上著名的卡尼期洪積事件。

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在距今2.3億年前的三疊紀地層中,有許多厚達數米的紅色黏土,在這一地層中的樹木也伸出了樹脂,幾乎到處都是湖泊,而裸子植物在極端潮濕的環境下才會滲出樹脂。這代表當時的環境極端溫暖潮濕,暴雨連綿不斷,就是在這段歷史時期,地球發生了第四次物種大滅絕,徹底改變了地球環境。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已經逐漸掌握了這場大暴雨的成因。這揭開了一個更大的地球秘密。

在三疊紀時期,地球還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有七大洲四大洋,而是一塊完整的盤古大陸。這片大陸的面積太過廣大,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根本無法深入大陸,這就導致盤古大陸遠離海洋的地方十分乾旱,許多地方都成為了沙漠。為了適應這樣幹旱的氣候,許多陸地生物都在向著這方面進化,但誰也沒想到接下來的巨變。

在卡尼期洪積事件前,地球的板塊運動已經開始,許多海底火山爆發,向大氣層中輸送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次火山爆發持續的時間更持久,達到了500萬年,直接讓地球氣溫升高了4-7攝氏度。這起史前溫室效應讓海洋的蒸發效果大大加強,大量水汽進入大氣層中,當空氣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一場瀰漫盤古大陸的暴雨天氣開始了。海洋和大氣形成了穩定的水汽交換,這就讓這場暴雨變得無休無止,200萬年後,整個盤古大陸都發生了巨變。

原本那些進化出耐旱能力的動植物紛紛滅絕,陸地濕潤的條件讓不少高達的裸子植物開始生長,植物資源的豐富則讓大型食草動物得以進化,後來又出現了大型的食肉動物。在這次大暴雨之前,恐龍只是一種非常不起眼的動物,隨著濕潤的水汽,恐龍家族開始變得興盛,並覆蓋了盤古大陸的每一個角落。因為它們的天敵都紛紛滅絕了,適應環境的恐龍就有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可以說是這場暴雨,締造了後來的霸主級生物恐龍。現如今,地球溫室效應也在不斷惡化,不知道類似的大暴雨還會不會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