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將性取向歸為三類:異性戀(被異性所吸引並與其產生浪漫情感與性行為)、同性戀(被同性所吸引並與其產生浪漫情感與性行為)、雙性戀(被兩性所吸引並與二者均能產生浪漫情感與性行為)。此外,還有無性戀的概念(對兩性均無法產生浪漫情感或性行為)。
一直以來,人類社會都將異性戀標榜為「理所應當」的行為規範,對於大多數異性戀者來說,性取向並不是一個值得關心的問題,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異性戀取向是「正常的」、異性戀身份是「天生的」,並將同性之間的愛戀視為有驚常理的病態行為。
雙性戀作為一種明確的性取向,與異性戀和同性戀一樣是存在的。但「雙性戀」這個概念近年來才逐漸為世人所知,由於缺少相關研究,它的真實性也飽受社會主流大眾的質疑。
近日,來自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系等研究機構聯合在PNAS發表了一篇題為Robust evidence for bisexual orientation among men的研究性論文。
該研究整合了以前發表的,與男性雙性戀相關的研究數據(來自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8項研究),獲得了474至588名男性的樣本,最後證實男性雙性戀的確存在,而且跟異性戀和同性戀有顯著區別。
由於人類對性行為缺乏完整的認識,性取向的二元論觀點長久以來占據了心理學界主流地位。人們認為性取向只有同性戀和異性戀兩種。
事實上,性取向是從絕對同性性取向到絕對異性性取向的一個連續統一體,在這中間必然存在各種類型的雙性戀者。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將不同的研究數據統一起來,進行嚴格的統計分析。
由於自我報告的可靠性受到質疑(提問者的認知和情感偏見)。因此,數據結果是通過監測參與者生殖器官的反應獲得的,即通過研究參與者對以男性或女性為特徵的色情刺激所產生的生理反應,結合參與者的自我報告和生理反應,讓研究數據更為客觀真實。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自認為是雙性戀者(男性)在受到男性或女性的色情刺激時,生殖器官均出現了興奮反應。這表明,男性雙性戀確實是真實存在,並且會對兩種性別的色情刺激產生生理反應。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男性雙性戀者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雙性戀。
可見,雙性戀真實的存在於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與異性戀和同性戀一樣,這也是一種正常的性取向。
但是目前的社會中,對雙性戀者存在一定的歧視與偏見,導致雙性戀時常遭到誤解,被汙名化,這在無形之中給雙性戀群體的身份確認、維持與公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可以深入研究個體的性取向,引起社會對這一邊緣群體的關注,引導人們以更積極的態度去了解他們,增加對他們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