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萬萬沒想到,古代蘇州人的避暑方式這麼野

古代並不像古裝劇裡那麼涼爽,也有高溫天氣。據史料記載,乾隆八年的北京夏天溫度達44°C!苦不堪言的詩人還專門寫詩抱怨酷夏,比如白居易就曾寫道:“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都說在夏天,現代人的命是空調給的,那麼,古代蘇州人是怎麼避暑納涼的呢?

11冰室、冰鮮、冰鎮,一個都沒落下要想以最快的速度破解夏日的炎熱,『冰』自然必不可少。蘇州,是歷史上較早用冰的一座古城。先民製作和使用天然冰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據《越絕書·記吳地》記載,當時在閶門、平門的郊外,曾建有吳王闔閭冰室。在東郊外南山建有越王勾踐冰室,每到夏天,勾踐都在冰室內吃飯。或者買一些冰塊,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不斷融化的冰塊,源源不斷地散發著冷氣,製冷效果絲毫不輸空調!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葑門郊外風光

蘇州人很早就開始製造冰田,寒天一到,水面結冰,便及時敲碎保存在冰窖中,盛夏取用。《元和縣誌》記載:“古時姑蘇葑門外曾有座大冰庫,內設窖24座。”

晚清運送冰塊場景

所以,有了冰塊製冷,我們現在吃的冰西瓜,在古代根本不算新鮮事!夏日飲酒,撈盡酒糟後進行冰鎮,喝起來清涼味甘。除了製冰還存雪,到了宋代簡直就是冷飲控的最愛,各種冰雪冷鎮的飲料應有盡有,一碗糯米湯圓與冰或雪共享,絕對是好吃又爽口的解暑佳品。

宋代街上賣冷飲的商販

12水上納涼,“大暑賞荷”最為壯觀親水,是現代人納涼避暑的首選之一,古人也不例外。作為江南水鄉,明清時期的蘇州人最愛水上納涼。劃船行舟,蕩於湖中,或尋風亭水榭、柳岸樹陰之處,嬉耍度日。“或酌酒以狂歌,或圍棋而垂釣,遊情寓意,不一而足。”

古人水邊納涼還往往與賞荷結合起來,而“大暑賞荷”更是古人過三伏天的習慣。蘇州人把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當成荷花的生日,這一天坐船賞荷最為壯觀。據《清嘉錄》:“荷花蕩”條記載,荷花生日那天,“畫船蕭鼓,竟於葑門外荷花蕩,觀荷納涼。”看荷也是一種納涼時尚。

13花樣百出的避暑“神器”,你值得擁有在用品上,古人的避暑方式更是花樣百出。初夏夜長,是不是感覺酷暑難眠?那麼這款清涼舒適、造型別緻的瓷器枕頭一定一定要入手!

你肯定要問這麼硬怎麼枕?古代男女都有長發,瓷枕不掛髒,不纏發,同時古人喜歡硬枕還和“枕頭硬,骨頭硬”的文化相契。瓷作材料,枕面是釉,睡覺自然涼快極了。

沒有抱枕睡不著?傳說中的竹夫人也很搶手。竹篾編成,長約一米,中間通空,四周有洞孔,弄堂穿風。完美替代抱(dui)枕(xiang),單身狗必備,抱著納涼功能二合一!

還有扇子,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老百姓最常用的納涼方式。便宜一點的是竹編,好一點的用絹帛製成,不僅能納涼,還能題字耍帥+撩妹,一舉三得。

當然,竹枕、涼蓆,更是百姓家家戶戶都有的避暑利器。出門的話,還可用油紙傘遮陽,輕便易攜帶。幹活怎麼辦?不慌,上斗笠!有風時,風從縫隙裡吹走熱量,無風時,熱氣向頂部散熱孔逸出形成對流。不管是天晴還是下雨,帶上它,你絕對是田間最『涼』的仔!

14納涼屋、冷巷等建築都藏著大玄機至於古代的建築,更是藏著大玄機。通過利用自然條件、改變建築結構,建造出房屋製冷的效果。比如在唐代便出現了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它一般傍水而建,採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將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或利用機械將水送到屋頂,製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不過,這樣既綠色又環保的降暑一般專為土豪製造,普通百姓是很難享受到的。

水循環屋想像圖丨製圖@王博星球研究所

明清時期,冰塊避暑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時,官民都會大量用冰,取一桶冰,鑿孔置於室內深井內,夏日便有涼氣從下面出來,於是保證廳堂內溫度適​​宜。

自古以園林著稱的蘇州,假山中瀑布飛瀉、流水潺潺,臨水而立的水亭,都營造了清涼所在。宋代文人蘇舜欽的滄浪亭,內外碧水貫通,草木葳蕤,就是避暑的絕佳去處。

那麼,想出門逛街怎麼辦呢?當然是走冷巷。古人建房子會在房子之間留下狹窄的小巷子,由於房屋遮擋,這裡常年不受陽光直射,非常涼快,夏天還有穿堂風。

除了這些外在的裝備,古人對於如何過夏其實也講究內功的修煉。正所謂心靜自然涼,臨風撫琴、吟詩作對、圍棋對弈……煩夏莫如賞夏,是古人對炎夏的標準態度。

如果有機會穿越到古代,會不會熱死不知道,但看完肯定會被酸死:古代人也太太太會享受了吧!作為現代人,還挺想體驗一回古人的避暑生活的!你呢?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