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人就餐方式:原本是“分餐而食”,為何後來變成“圍桌合餐”?

前言我們現在熟知日本的餐食製度是採用分餐製,也就是每個人取得每個人自己的食物,而不是大碗菜公用而食。而在餐食的時候也是席地而坐,坐在榻榻米上面的。就現在的中國和日本的餐食製度有著很大的區別。有的人會說分餐製度更衛生,有的人也知道日本的習俗基本都是由中國古代傳輸過去的,而我們演變了。我們不論優劣,今天帶大家從歷史的角度來一探中國古代餐食製度的演變歷程。中國古代餐食製度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合餐製和分餐製。這兩者之間有著相當一段長時間的過渡時期,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代替和取代。分餐製上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在合餐製出現與分餐製並存的時代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在唐朝合餐製得以充分發展,到了宋朝及其以後合餐製就已經相當的普及並流傳下來。如果將你穿越回到南北朝的餐桌上那你可能不會吃飯還有可能惹麻煩了。

一、伴隨著飲食文化從單一到多元化,民風逐漸開放,分餐製向合餐製轉變。

  • 1、追根溯源的原始分餐製度

最早的分餐製我們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傳說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中華民族進入了“光明”的時代。用火來烘烤食物有著諸多的優勢,比如可以去除動物的腥臭味,也可以殺菌消毒消滅寄生蟲。火的普及使得食物烹調得以發展,那麼食物器皿也得以發展。很容易知道人類最早的器皿就是手,所以那時候食物烹調好了過後需要用手接著,簡單的樹葉、石器碗以及後來的簡單陶器都不夠精美甚至難以站立,都是要用手來捧著的,於是分餐製的雛形就這麼出現了。

  • 2、禮教森嚴,分餐製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至夏朝的建立,中國進入統一的國家體系,中央集權加強,於是禮儀教條就開始出現並且蓬勃發展。周朝天子製度,分封而治,在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權利的基礎上,各階層分層不斷向下施加壓力,禮儀是不可踰越的高度。作為人們日常最為頻繁的餐食,這裡面的餐食禮儀自然是最為嚴苛的。人的尊卑分層,體現在餐食上面就是餐食器物的分層,當時人們用的鍋和碗叫做“鼎”和“簋”。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不同階層的人所使用的餐食器物有很大區別,區別不僅僅在於器物的外形上面而且還在材質上面。而且普通的老百姓用的是鬲還是陶鬲,斷然連陶鼎都不可以使用。所以在同一場宴會之上,不同階層的人使用不同的餐食器物,餐器一般都是定製的,因此而產生的餐食分化就是最早最成熟的分餐製度了。所以分餐製度最開始是由於階級分化,禮儀加持而產生的。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 3、盛唐時節,民風開放合餐大發展,宋朝成熟

唐朝的時候,因為國力強盛、思想開放從上到下對於人的規矩限制比較少。在經濟發達的時候唐朝人們的娛樂活動也比較豐富,聚餐呀,遊戲呀等等。在這些過程中人們更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與和諧,而分餐製度有礙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慢慢的合餐發展了。而且至漢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孝道和友善成為人的標準,分餐製度與儒家思想不符,也導致了合餐的興起。但是在唐朝時候民間的合餐製度已經相當的普遍,但是在王公貴族那裡分餐製作為地位的象徵而存在。所以唐朝的合餐製度是不普遍存在的,但是從上到下的唐朝人普遍認同合餐製。在這個重要的過度時段,還出現了同桌不同餐的過渡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大家是圍著一個桌子吃飯的,但是餐食要由傭人或者廚師進行分配送到你的面前,除了一些無法分的粥類、主食等等,其餘的菜品都是要分餐的。宋朝是合餐製真正普及存在的時代,在唐朝合餐發展基礎之上,宋朝從上到下都認可合餐製度,合餐製度基本成為宋朝人們的習慣餐食方式。宋朝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 重文輕武”,因此宋朝的科舉制度相當的完備,其科舉錄用的官員是唐朝的數倍,世襲舉薦的官員也減少。因此很多平民通過科舉走上了官場,於是也就將平民的合餐製度帶入了上流社會中間,不僅削弱了階層差距也平化了文化製度和習慣上的差距。

在明朝分餐製度真正的被取代,從此之後中華名族完全適應於合餐製度。餐桌坐次禮儀也在這個時候得以完善,因為分餐不再作為宴會上區別地位的方式而以坐次來展現尊卑次序。二、民族融合助力餐食製度改變,家具的出現也使得席地而坐成為歷史

  • 1、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和大型的民族大融合時期,在那一時期主要為漢民族和胡人的交互融合。胡人是馬背上的文明,他們的衣物飾品都相當的簡便,他們的餐食文化也很漸變,大都是隨吃隨走,分餐絕對的不方便。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沒有分餐的習俗,所以在胡人融入漢人的過程中逐漸削弱了分餐製的絕對地位。在民間合餐更加的方便合理,而王公貴族為了體現自己的地位依然採取分餐製度。

在這一時期除了文化上的交融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就是胡人家具的傳入。在此之前,中原人吃飯的桌子叫做“案”,案的上面基本上和我們現在的桌子差不多,但是它的高度是有十五釐米左右,是適用於跪坐式或者盤坐式,那個時候還是完全的席地而坐,坐下有鋪墊子,叫做“筵”。而在這個時期胡床和胡桌傳入中國,對於人們的坐姿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胡床不是床,是一種類似椅子的坐具,而胡桌就比案的高度要高很多。對於這種外來新奇的東西最先肯定就是在貴族中中傳播開來,胡人的文化並沒有影響到漢貴族,但是胡人的器具大大改變了貴族階級席地而坐的習慣。

  • 2、漢唐絲綢之路傳來的食物和調料使得中國人的餐食相當豐富

要知道我們現在吃什麼西紅柿炒蛋、什麼土豆絲,漢朝以前是完全沒有的。漢唐是中國歷史上相當強盛的兩個朝代,在這兩個朝代之間絲綢之路的興盛從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傳播過來許多的食材和調料,這使得中國的菜餚相當的豐富,尤其在貴族中間。這樣的話分餐就極其的不合適,因為分餐無法享受到很多的美食而合餐可以品嚐到比分餐更多的美食。其次到後來的宋朝出現了鐵鍋和火鍋,於是炒菜興起,人們做飯的方式不知侷限於蒸和煮了。分餐製的出現與衰落都與一個東西有關,就是生產力。在生產力低下的時候,合餐不利於平均分配,沒有過多的糧食給人們吃,只能分餐而食,為了保證公平性也減少矛盾。而生產力提升了過後,分餐製度就有利於人們對於多種食物的渴望也不利於人們在餐桌上的交流與溝通。

  • 3、元朝,蒙古餐食習俗極大的影響了中國的餐食製度

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蒙古人一直以來是遊牧民族,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的餐食壓根沒有繁瑣的規矩約束。作為居無定所四處遷徙的人來說就是一口大鍋燉一鍋一群人圍著鍋吃飯,他們由於需要遷徙所攜帶的餐具、炊具等等都相當的簡單。他們的飲食結構也很單一基本上都是肉製品和奶製品。“大碗吃酒、大口吃肉”這些豪放的習俗就是蒙古人的特色。當蒙古人掌控中原的時候,豪放的蒙古貴族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於是從上到下的分餐製度就此完成。所以分餐製度不是西方人的專利也不是日本人的專利,中國的餐飲文化幾千年來歷經朝代更替、民族交融和時代變遷,不僅演化出了多種多樣絢爛多彩的餐飲文化,也一直朝著更適合中國人的方向不斷發展。

結語在生產力不斷發展和傳統禮儀的雙重加持之下,中國人以合餐製度取代了分餐製度,更加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家”文化的核心內涵。同時椅子、凳子、桌子等家具器物的出現使得人們不用再席地而坐,坐椅子、凳子是更符合人類的生理結構和身體構造也更方便人們起落、走動。參考文獻:《禮記》《週禮》《大明會典》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