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是一種抽象的名詞,也是認為定義的時間觀念,不過在整個生命中,時間是不斷前行的,從科學上探究,時間是物質變化的延續性持久性的表現,但為何1582年的十月為何強行少了十天?從10月5日到10月14日是空白的,丟失的時光到底去了哪裡?
當然時間是不可能消失不見的,也不會隨意跳轉的,從愛因斯坦的研究來看,時間和空間是相對存在的,我們所感知到的時空變化其實是一種錯覺,而時間作為一種參數,他是為了記錄物質運動狀態而存在的,日曆就是記錄時間變化的一種憑證,在工業革命之前,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主要是從先人的經驗總結和對世界的觀察得來,這是祖先們在數百年的天文觀察中探析出了太陽系的運動規律,並以日曆的方式去記載時間,從而總結出二十四節氣,數九歌等和農耕有關的日子。
不過日曆所記載的時間,說白了是人為記錄的,和時間日夜不停的前進顯然是有區別的,而1582年之所以會有10天消失,其實是人為抹去的一種痕跡,也就是說這10天並沒有消失,只是沒有記錄下來,為何人們要將這10天革除呢?
西洋曆法是從羅馬開始的,當時凱撒大帝開始了曆法的改革,也就是朱利安曆法,前3年是365天,第4年閏年就是366天,一年總體算下來就是365.25天,但一個太陽年其實只有362.24219…天,如此一來朱利安曆法每年額外多計算11分14秒,看起來差距並不大,但日積月累,差異顯然會加大,不過西方教會在確立復活節這天時,沒有參考數據反而麻煩較多,中國農民也錯過了春分芒種等日子。
直到16世紀時,教皇格利戈裡才制定了改革方案,他發現春分節氣要比過去多了10天,為解決這一難題,才決定下令將1582年10月抹掉了十天,格利戈裡曆法後來成為國際公曆,直到今天人們依舊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