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康之恥後,北宋皇族被俘、后妃受辱,南宋為了報血海深仇,聯合蒙古夾擊金國,700萬金人最終僅剩10萬。(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西元1127年「靖康之變」爆發,北宋京城陷落,宋徽宗父子及皇族被俘,皇后與嬪妃蒙羞、臣民受辱。南宋成立後,雖初期皇帝偏安不敢北伐,但民間與愛國將領仍誓言報仇,隨著蒙古崛起,南宋與蒙古結盟夾擊金國,700萬金人幾近全軍覆沒,僅剩10萬人,宋人得以洗刷國恥。
靖康之恥
根據《搜狐網》報導,西元1127年金軍鐵騎勢如破竹,攻入北宋首都汴京,宋徽宗父子及皇族被俘,王室的尊嚴遭徹底踐踏,皇后與嬪妃被迫行「牽羊禮」,衣物被剝光,只以羊皮遮身,如同奴隸般被牽行遊街示眾,官員與家眷亦多遭流放或充作家奴。這場慘痛的國恥,不僅摧毀了北宋的政治與軍事,也深深烙印在宋人心中,點燃了復仇的烈火。
復仇心切
靖康之變後,北宋幾乎滅亡,僅存皇族由趙構繼位建立南宋。趙構登基後以穩固皇位為首要,對北伐採取保守策略,未能即時討回國恥,然而民間與愛國將領卻不肯沈默,岳飛率軍北伐,雖兵力不足,但軍心堅定,屢戰屢勝,金軍節節敗退。然而趙構忌其功高,暗中除去岳飛,使南宋軍心受挫,復仇計畫一度停滯。
聯蒙古夾擊
隨著蒙古崛起,北方局勢風雲變幻,南宋皇帝趙昀採取靈活策略,與蒙古結盟,對金國形成夾擊之勢。南宋軍隊與蒙古鐵騎聯手北上,金國陷入內外夾擊,700萬人口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10萬人逃亡,金國自此滅亡,也重新奠定南宋的尊嚴與威望。
南宋的局限
金國覆滅後,南宋完成了民族復仇,但並未趁勝擴張國力,加上皇帝沈溺享樂,朝政保守,缺乏長期戰略,使北方新興勢力蒙古逐漸壯大,並在45年後顛覆南宋政權。歷史證明,即便完成血海深仇,若缺乏遠見與制度保障,勝利也難以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