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擺脫無聊寒暄?一個簡單技巧就能讓兩人一見如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字級設定:小中大特
「你從哪來?」、「你是做什麼的?」,這些問題幾乎跟人初次見面都會出現的開場白。我們交換著彼此經過包裝的身份資訊、職稱、家鄉、忙碌的生活節奏。但這類禮貌性的寒暄多半乏味,像是在打乒乓球,你丟出一個事實,對方再回一個,來回幾輪,卻沒有真正建立起連結,其實有一個簡單技巧就能讓兩人一見如故。
CNBC 16日報導,西班牙納瓦拉大學 IESE 商學院的社會心理學家米隆(Maya Rossignac-Milon),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連結,不是透過交換這些個人信息,而是透過共同創造而產生。她提出一種簡單但超有效的方法:「協同即興創作」(collaborative riffing),不只是回應對方的話,而是在對方的想法上「加上一筆」,創造出屬於談話雙方的「共享現實」。這種對話方式能讓你們產生一種頻率相同的感覺,彷彿剛認識卻像老朋友一樣熟悉。
一般寒暄聽起來可能是這樣:
「最近工作怎麼樣?」
「超忙,事情一堆。」
「唉,我也是,每年這時候都這樣。」
「對啊,希望快點忙完。」
然後就句點了。
稍微展現一點弱點、順著對方話題延伸
心理學家建議,如果想讓對話更有深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練習。首先,防衛心別那麼重,試著展現一點真實的自己與脆弱之處,不必總是講得完美得體,分享一個小插曲或怪趣事,反而更容易引發共鳴。其次,不要只講自己的事,而是順著對方的話題延伸,例如說「那讓我想到……」或「如果那樣的話會不會……」。
但如果採用協同即興創作,寒暄就會完全不同:
「最近工作怎麼樣?」
「我快被開會煩死了,真的。」
「天啊我懂!好不容易喘口氣,又有下一場。」
「而且一半的會議,其實只是要排真正的會議。」
「沒錯!開會前還要有『會前會』,之後還有『會後討論』!」
「根本是『無限開會循環』啊!」
此外,可以適時呼應前面才談到的對話內容,建立共同的記憶和梗,讓關係更自然延伸。最後,別害怕快節奏的對話。研究發現,語速較快、回應更即時的互動,能讓人感覺彼此更靠近,像是在分享同一條思緒的流動。
簡而言之,想擺脫尷尬又無趣的寒暄,不必靠特別的話題,只要學會和對方「一起即興創作」,讓對話成為一場小小的合作,就能從客套變真誠,讓交流變得生動而有連結。
文章來源:boring, surface-level small talk, make this 1 simple change, say psycholog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