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世代現在流行用什麼也不做的方式「數位排毒」。示意圖/ingimage
為了擺脫無所不在的數位干擾,國外Z世代年輕人近期流行一種全新的「心理排毒」方法,就是什麼都不做。進行這項「心靈排毒」的方式,其實就是竭盡所能地耍廢,不做娛樂活動也不睡覺,只是看著空氣發呆,在網路上引起一番模仿風潮。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這股熱潮是從今年夏天開始,有不少網友開始挑戰什麼都不做。近期一名以「提升生產力」為主題的網友羅文(Rowan)就發布一系列影片,記錄自己每天一小時的發呆挑戰。羅文在影片中表示,現在手機、咖啡因、含糖食物和遊戲等,都會給他「多巴胺衝擊」,這讓他變得難以集中精神,沒辦法專注在真正需要關心的事上。發現這點後,他決定減少對大腦的刺激,開始「挑戰」什麼都不做。
雖然說是「什麼都不做」,但這對羅文來說可是一大難事。他在9月29日發布第一則影片,影片中可以看到他坐在躺椅上閉著眼睛,不斷扭動身體。他在影片中寫道:「什麼都不做,比我想像中的要難多了。」不過到了挑戰第7天,羅文就掌握了「無聊的藝術」。以前他連洗澡、吃飯和上廁所都要帶著手機,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需要,甚至覺得面對無聊的感受比較輕鬆。
他表示,自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的刺激,工作效率也提升許多。他能夠更專注在當下重要的事情,像是工作和人際互動等,而不是幾秒鐘就看一次手機。這系列影片吸引不少網友跟進,紛紛留言表示這種排毒方式很有幫助。
其實不少專家都認為「無聊」有其價值,心理學家羅森菲爾德(Stacey Rosenfeld)就表示,學會忍受無聊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德州農工大學的一項研究也指出,無聊其實是一種心理訊號,會促使人們去尋求新體驗與自我成長。看來,這股「發呆挑戰」背後,其實體現年輕人對數位時代的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