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改寫聖城歷史!2200年前「埃及女王金幣」首度在耶路撒冷出土


這枚在耶路撒冷大衛城出土的罕見金幣,一面是古埃及女王貝勒尼基二世的肖像,另一面則是象徵富饒的豐裕之角。考古學家稱其約在西元前246至24-1年間於埃及亞歷山卓鑄造。(圖:Eliyahu Yanai, City of David)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根據《Live Science》報導,以色列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的大衛城(City of David)遺址,發現了一枚極其罕見的純金錢幣。這枚距今約2270年的古幣,不僅刻有古埃及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Kingdom)女王貝勒妮絲二世(Berenice II)的肖像,更是此類金幣首次在埃及境外出土,其出現顛覆了學界對耶路撒冷在特定歷史時期地位的傳統認知。

以色列文物局(IAA)錢幣學主管庫爾(Robert Kool)指出,此類金幣在過去一百年僅發現17枚。金幣一面刻有女王肖像,戴著頭飾、面紗與項鍊,另一面飾以象徵富饒的「豐裕之角」(cornucopia),並刻有古希臘文「屬於女王」(Basileisses)。IAA推測,金幣可能於西元前246至241年間在埃及亞歷山卓鑄造,作為第三次敘利亞戰爭後贈予歸國士兵的獎賞,其黃金材質也反映托勒密王朝的國力。

女王權力超越時代

貝勒妮絲二世是托勒密三世(Ptolemy III)的妻子,但金幣銘文顯示她具獨立統治權。庫爾表示,婚前她已是現今利比亞東部地區的女王,婚後當丈夫征伐敘利亞時,以攝政王身份掌控埃及。將女王肖像鑄於金幣上在當時極為罕見,顯示她在政治上擁有巨大影響力。

IAA指出,這枚金幣可能是戰爭賞金,隨士兵從第三次敘利亞戰爭歸國時帶到耶路撒冷。這段歷史背景說明了金幣的流通途徑,也反映托勒密王朝與東地中海地區的政治與經濟聯繫。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IAA考古學家沙列夫(Yiftah Shalev)表示,過去學界普遍認為,第一聖殿於西元前586年被巴比倫摧毀後,耶路撒冷淪為貧瘠小鎮。然而,這枚金幣證明當時的古城已從戰火中復甦,並與托勒密埃及等強權保持緊密經貿與文化聯繫,是一座繁榮城市。

特拉維夫大學考古學教授加多特(Yuval Gadot)指出,金幣象徵耶路撒冷與東地中海世界的緊密聯結,未來可能對公眾展示。這枚小巧金幣不僅是一件古代藝術品,更是跨越2200年的歷史證據,呈現古城政治、經濟與文化復甦的全貌。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