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官婉兒是唐代最具傳奇的女子之一,才華橫溢被譽為「巾幗宰相」,她一生命運卻極其坎坷。上官婉兒自幼家族蒙難,憑藉傑出文采入宮,既是武則天的心腹,又深陷複雜的宮廷愛恨。其墓葬於2013年出土,墓誌銘留下的關鍵線索,揭示她與數位皇族、權臣之間的糾葛,以及鮮為人知的臨終真相。
墓誌揭婚姻祕辛
2013年,陝西一處工地發現上官婉兒墓葬,但墓室早遭大規模破壞,遺骨不見,只留下墓誌銘。墓誌記載她先後與父子兩位皇帝成婚,後被冊封為唐中宗李顯的昭容。令人唏噓的是,她最初鍾情的卻是李顯的兄長李賢。
婉兒出身名門,664年出生,上官家因祖父上官儀反對武則天而全族蒙難,父親被誅,她與母親被迫入掖庭為奴,年僅十三歲的她因文采驚人,獲武則天釋放並納入後宮,自此改變命運。
初戀李賢 無疾而終
武則天因忌憚太子李賢,命婉兒監視,但少女情竇初開,反被李賢俊雅氣度吸引,兩人暗生情愫。命運弄人,李賢最終因觸犯武則天忌諱被廢位,婉兒更被迫親手起草廢太子詔書。後來她奔赴巴州,盼再見李賢,卻只見到他自盡後的遺跡,悲痛之下寫下詩文,與初戀永別。
情牽張昌宗 卻遭黥刑
在宮中侍奉武則天時,婉兒與男寵張昌宗互生情愫,暗中交往。秘密最終敗露,武則天震怒,雖未重罰,仍下令處以「黥刑」,額頭留下疤痕,此後,婉兒與權臣武三思之間亦有曖昧關係,以政治聯繫為主。
武則天崩逝後,李顯繼位,婉兒憑才情獲封婕妤,後升昭容。唐中宗對她另眼相看,在宴會上再次被她的風采折服,兩人情誼漸深,但在帝王之家,婉兒難得一段純愛。
政壇沈浮 「巾幗宰相」之名
婉兒之所以能長年立足於朝堂,靠的並非情感,而是卓越的政治手腕。她以文才和謀略影響政局,與太平公主、韋皇后等人互有合作與角力,史載她起草詔令,影響國政,實為名副其實的「巾幗宰相」。
710年,唐中宗被韋皇后毒殺,局勢驟變,婉兒立刻與太平公主合作,起草遺詔力保李唐宗室。可惜最終仍被李隆基視為隱患,雖手持遺詔自證忠誠,仍難逃一死。
墓誌翻轉歷史
婉兒死後,由太平公主厚葬,2013年出土的墓誌記載,她並非一心效忠韋皇后,反而曾泣血極力勸諫唐中宗剷除韋氏勢力,甚至以身試毒,險些喪命,墓誌的出現改寫了世人對她的評價。
婉兒一生與多位帝王、權臣交錯,愛情未能善終,卻憑才情與智慧在男權政治中占一席之地。她未得真愛,卻贏得太平公主的深情厚誼與後世的讚譽,「千年萬歲,椒花頌聲」正是對這位才女最深切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