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活人陪葬」有多慘 人吃人可以活半個月


古代帝王駕崩後,常伴隨活人殉葬的殘酷儀式。這些被迫入墓的活人並非立即斃命,而是在封閉陰暗的墓穴中苦撐數日甚至更久。考古發現顯示,陪葬者有時會存活數天乃至半個月,還出現互相殘殺或啃食同伴求生的駭人情節。

隨著考古研究日益深入,古人以「活人陪葬」的殘酷制度逐漸浮出水面。從夏商周到明清,許多王侯貴族的墓葬中,都發現有活人被迫入穴的證據。他們不是與墓主同時過世,而是被活活困在地底,迎接絕望而緩慢的死亡。

考古學者發現,陪葬者的入墓時間分為三種:與墓主同時、早於墓主、晚於墓主。若是與墓主一同下葬,有時能靠墓中供品短暫存活。古代人相信「侍死如生」,墓裡常放有食物、器皿等供品。研究顯示,人若僅靠有限食物,在缺水情況下最多可存活約7至14天。因此,這類陪葬者最多能撐半個月。

但若早於墓主入墓,情況更加悲慘。他們多為奴隸、罪犯,被視作「人牲」,提早下葬時墓中尚未準備食物或水,或已遭他人搶食。缺乏資源下,多數人撐不過7天就餓死或渴死。而晚於墓主入墓者,因墓中供品早已腐敗或被消耗,生存條件最差,甚至可能在數小時內就因極度恐懼與缺水死亡。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更駭人的是,在某些古墓中,陪葬者的骨骼出現撕裂、斷裂甚至劈砍痕跡。研究發現,這些多是活人之間為求生,互相攻擊的結果,有的甚至發展到以同伴血肉為水源與食物的極端情況,這種人吃人的惡性循環,使存活時間難以估算。更驚悚的是,考古學家推測,部分墓葬中的骨骼可能並非陪葬者的遺體,而是早期盜墓者的屍骨。盜墓者如果在盜墓過程中被困在墓中,遭遇了活人陪葬的倖存者,極可能在恐怖的環境中喪命。

活人陪葬的殘忍,自古以來即引發爭議。孔子就曾嚴詞批評,認為即便以人俑替代,也仍是不仁之舉。春秋之後,部分君主陸續下令廢止人殉,雖未全面杜絕,但顯示出社會思想的進步。秦漢仍有部分君主執行人殉,有時甚至將修陵工匠一起活埋,以防機密外洩。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與朱棣均曾命妃嬪殉葬,直到明英宗才正式下令廢除。清代亦有殉葬,如努爾哈赤死後,正室大妃阿巴亥依遺願殉葬。最終,康熙帝正式禁止此舊制。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