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豚常有一些調皮的行為,丹麥、澳洲和美國合作的一份研究,在澳洲海域觀察到,當地的海豚會用鼻子頂著海綿,把魚從海床趕出來,這種方式可不是調皮,而是有保護作用,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獵捕法。
丹麥奧胡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雅各布(Ellen Rose Jacobs)等研究人員16日共同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共同發表這項研究,海豚鼻子頂著海綿的模樣,就好像戴著小丑鼻子,但是除了滑稽,海綿可保護海豚鼻子,避免在海床砂石中翻攪、把擬鱸魚(barred sandperch)趕出來時受傷。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傳承了好幾代的行為,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會妨礙海豚精細的回聲定位感;回聲定位是一種生物聲納機制,海豚會向周遭環境發出聲波,透過聲波反射定位、辨識物體。
雅各布表示,鼻子頂著海綿「就像戴上口罩,聲音會被悶住」,不過,海豚還是學會如何補償損失的作用。研究人員利用水下麥克風,在澳洲鯊魚灣(Shark Bay)確認這些「頂著海綿」的海豚,照樣利用回聲定位導引;之後以模型解析海綿造成的聲波失真程度。
對於已經把這招用得很熟練的野生海豚來說,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獵魚方式。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坎托(Mauricio Cantor)稱,頂海綿獵食「就像蒙著眼打獵,你得是很厲害的高手、技術精湛,才能成功」。
這種難度或許可解釋,為什麼在奧胡斯大學這份研究中,鯊魚灣當地海域約30隻海豚中,僅5%使用這種方式。
海豚寶寶通常跟在媽媽身邊3到4年,觀察、學習關鍵生存技能。該研究報告共同作者、喬治城大學海洋生物學家曼恩(Janet Mann)說,這種精巧的海綿獵食法,「只能靠母親傳授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