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工作狂」皇帝,連帶身邊的大臣也必須馬不停蹄為了工作忙碌,在明朝初年,不但早朝變得頻繁、時間提早,且早朝時間也跟著變長,據《明仁宗實錄》記載,早朝要處理的事項,大至軍事行動、小至民間訴訟,每一項都必須一一上奏、討論,但在長時間的開會中,官員如果出現尿意、便意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朱元璋並非不通情達理的人,明朝的朝會制度也沒有想像中嚴肅,如果在上朝議事期間遇到緊急狀況或身體不適,只要通報後經過允許就可以離席,《明太祖實錄》內也有提到,「凡近侍御前,毋咳嗽吐唾,如有舊患齁喘一時病發者,許即退班。或一時眩暈及感疾不能侍立者,許同列官掖出。」
如果官員沒有及時離去,而出現咳嗽、吐痰或步履蹣跚的狀況,則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錦衣衛、鴻臚寺、禮科官員記錄下來,稱為「糾儀」。雖然上述規定都沒有提到內急,但其實已經給予突然內急的官員可以中途離席的藉口,畢竟這種生理需求有時很難大方說出口,像明憲宗時期的戶部尚書馬昂,就曾藉口想咳嗽而外出上廁所。
若官員不知道這個制度,想要把尿意或便意忍到早朝結束,則更可能失儀並受罰。明英宗時期的刑科給事中曾瑄在上朝時失禁,不但在眾多同僚面前丟臉,還惹得明英宗大怒,將其官職一降到底,貶為福建連江縣主簿,從此仕途黯淡;在曾瑄之後,還有不少官員因咳嗽被彈劾、奪俸,由此可見,明朝官員如果身體不適或突然內急並選擇忍耐時,承受的後果可能比告退離去還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