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帝王為了爭奪權力、土地或金錢,經常不惜一切發動戰爭,但礙於通訊落後,常用書信傳送軍機要件,因此為了防堵機密情報遭到敵人截獲,便發明了不少保密方式,包括陰符、陰書及蠟書,在傳遞內容上也設置了不易被敵人所破解的符號,像是隱語、字驗。
古代軍事情報的互通過程,保密的方法有很多種,最為人所知的是陰符、陰書及蠟書,其中「陰符」是以銅版或竹木版製成,上頭刻有花紋,一分為二,以花紋或尺寸長短作為秘密符號。
至於「陰書」則是將書信分解為三封,必須三封信合在一起看,才能了解內容,發信者會將這三封信分別交給三名信使,由三地出發,確保信使不幸被敵方截獲時,也不會洩露軍機。而「蠟書」顧名思義就是將保密書信,封存在兼有防潮、防水的蠟丸裡。
除了上述三種之外,古人在傳遞內容上也設置一些不易被敵方所破譯的符號,實際上就是一種軍事密碼,又稱作「隱語」,透過藉助他物,無論是比喻或暗示,傳遞軍事情報。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猜謎似的隱語,需要雙方心有靈犀,才能較為準確地溝通,但也容易發生誤會。
為了讓訊息更加精準,又不讓別人輕鬆破解,古人在設計隱語方面也逐漸形成一套術語,那就是事先將要聯絡的事項,以術語的形式編排好次序,將領們平時均加以熟記,每次作戰之前,主將與每個出戰的偏將約定,雙方以某一首沒有重複用字的五言律詩為「字驗」。
若有事報告,就隨意寫成一封書信,將要報告之事的次序對應於該詩中的第幾字,然後在普通書信中的某字旁加一記號即可,主將回覆也要如法炮製。如此一來,就能得到具體的指令,又能高度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