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宋代科舉錄取率不到1% 落榜的人去哪了?


古代很多士人都希望透過科舉考試翻身,但宋代科舉考試的錄取率不到1%,那剩下落榜的人都去哪了呢?大陸歷史學者鄧小南指出,剩下99%的人一些回家種田、經商,還有一大部分會回鄉教書,成為教書先生,因此當時鄉間的文化十分普及。

宋代科舉落榜的考生有一些會回家種田,有的則開始經商、行醫,還有一大部分人會回鄉教書,因為當時社會上對讀書的需求很強烈。

北宋大臣富弻曾和宋仁宗說,挑擔子的人雖然社會地位低微,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一天只能賺到些微糧食來養家糊口,儘管如此,他們也每天都要存一、兩文錢,好讓兒子長大後去讀書,雖然不一定要考科舉,但至少官府上貼的公告能看懂、不會受人欺負,由此可看出當時人們對於讀書的需求很高。

南宋詞人陳亮就是好幾次科舉都沒考上,回家後就給南宋理學家朱熹寫信,說自己接下來要招集20、30名小孩子,一邊教他們讀書,一邊自己念書,以爭取下一次科舉考試。因此在宋代,鄉間的文化普及並不是靠學校,而是靠這些散落各地的落榜士人開設的私塾、村學、冬學等,而當孩子們將經典讀物,比如三字經、百家姓等背誦起來,自然會影響到家裡的大人,讓文學知識更深入地進入民間。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