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落盡子規啼,這裡的“子規”實際上是一種鳥類。在中國古人的傳說中,這種名叫“子規”的小鳥十分受到古人的推崇,連農民朋友也很喜歡,因為每次“子規”鳴叫的時候,代表該進行某個階段的農業生產了。然而,我們的古人們只看到這種鳥的表面,卻並不瞭解它的生活習性,要是知道它平時是怎麼生活的,估計就不會對它另眼相看了。

“子規”又叫杜鵑,它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鳥類。雖然表面上看上去顏色很鮮豔,不同品種的杜鵑也都長得各不相同,很多人還喜歡飼養杜鵑,但實際上杜鵑是鳥類當中不折不扣的“懶漢”和“騙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杜鵑在繁殖的時候,專門殘骸其他鳥類的雛鳥,這幾乎已經成為了杜鵑的基因,每一代杜鵑都是這麼長大的。明明杜鵑體型很大,偏偏就懶得不自己築巢,靠著搶佔其他鳥類的巢來繁殖後代,在鳥類當中絕無僅有。

首選,杜鵑在繁殖的時候,會專門盯著一個鳥巢,尤其是剛下完蛋的。趁著鳥媽媽出去覓食的時候,它就把自己的蛋下在別人的鳥巢裡面,為了不讓鳥媽媽注意到,它還會吃掉鳥巢中的一個蛋。靠著這樣的方式,杜鵑根本就不築巢,也不孵蛋,簡直是逍遙自在得不行。

不僅如此,杜鵑的蛋孵化得也比其他的鳥快,每次杜鵑的雛鳥孵化出來以後,它就會理所當然地把其他未孵化的蛋或者雛鳥擠到鳥巢外面去,這幾乎成為了一種天生的習性,根本不需要教。可憐的鳥媽媽不明所以,回到鳥巢發現其他的雛鳥都摔死了,就剩下它一個,當然會對它加倍疼愛,把所有的食物都給它吃,有時候雛鳥長得比鳥媽媽還要大。

古代人都知道鳩佔鵲巢,但要是知道杜鵑的這種生活習性,估計早就唾棄它一萬遍了。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