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趨勢

若要人不知,除非你乾杯!「台、日、韓」飲酒文化大不同

打從洪荒時代之始,「酒」就出現了,它的歷史幾乎可以說是與人類文化史一同起步的,不僅是一種客觀物質的存在,更代表著一種文化、精神象徵。從供酒祭祖、飲酒作詩,再到借酒澆愁,隨著時間的推進,各國也發展出不同的喝酒風格。現在,就跟著 J 一起探索台、日、韓」3 種「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飲酒文化吧!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圖/FB:台虎精釀)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台灣

「慢來喝三杯,先走繞一圈;若要人不知,除非你乾杯」
,對於喜歡熱鬧、愛搏感情的台灣人來說,任何一件小事都能成為敬酒的理由。然而,儘管台人喝酒的品味總在變,但熱愛拚酒的「呼乾啦」文化卻是永流傳。

在日本,通常只有第一杯酒會乾杯,之後都可以照自己的步調來喝;而韓國人的乾杯,也非一飲而盡,只是習慣有碰杯的動作。正因如此,許多外國人都對於台灣「一口乾完,再乾一杯」的拚(狠)勁大感吃驚。

此外,先前某日本節目在介紹「世界各地的特殊兼差」時,也提到了台灣「酒促小姐」的文化,不僅在熱炒、海產店和釣蝦場都能見到她們的身影,還會換上各式各樣的啤酒制服,引發在場藝人的連連驚嘆。


(圖/戲劇《半熟練人》劇照)

相較於西方講究品酒的優雅情調,台灣人更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是為了顧面子、解悶,或是要參加慶生、應酬等目的性的聚會才會酣暢一番。

然而,縱使這種「酒量即膽量,酒瓶即水平」的拚酒文化,並非人人所認同,但只要你去問那些總在吆喝著「乾啦乾啦」的人,為什麼愛喝酒?他們肯定會回你:

「哥喝的不是酒,是人生」

●日本

想必大家都耳聞過「日本男人下班後若準時回家,會被妻子認為沒出息」的怪象吧?

多數人對於當地上班族的既定印象,就是每天工作結束後到居酒屋喝上一杯,而這樣的風氣,在 21 世紀的現在仍是主流,對日本人而言,「酒」與生活絕對是密不可分的。

在日本,參加聚餐時,通常第一杯一定會點啤酒,待所有人點的酒都到齊後,大家才會乾杯慶祝,不過就如前段所述,其文化中的「乾杯」其實也就是形式上的碰杯,不須立刻喝完,在第一口下肚後,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來飲用了。

另外,由於當地有著這麼一句名言:「幫自己倒酒就無法出人頭地」,所以在酒席上,一般只會看到一群人搶著幫彼此斟酒,並不會有自斟自飲的畫面出現。

不過,別以為酒足飯飽後,大家就會甘願回家了,在長輩、上司離席後,剩下的年輕員工還會接著舉辦「二次會」,甚至是「三次會」、「四次會」,此時的活動場所,通常是去 KTV、酒吧繼續喝,而這樣的續攤局在日本也屬常態且必去的行程哦!

做為特別重視上下關係、不喜歡勉強別人的民族,日本並不流行拚酒,講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禮儀。在酒席上,就算大夥兒都已經喝茫,轉頭一看,會發現桌上每道菜的最後一塊,都還是乖乖留在原地(以示禮讓),這,就是霓虹國。

●南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韓國人是亞洲國家中酒量最好的,其著名的「燒酒」更是世界銷售量第一的烈酒!究竟他們有多愛喝呢?相信大家從韓國電影、戲劇中,不計其數的喝酒場景中就能略知一二了。

與日本相似,韓國人在飲酒文化上也有不少禮儀要注意,像是幫別人斟酒時,一定要用右手拿瓶,左手則要扶著右手,以示尊重,而接受者也要雙手捧杯,表達謝意。


(圖/[email protected]

在和長輩喝酒時也不能面對面喝,必須維持「側身、以手遮嘴」的姿勢,此外,還要主動先替長輩倒酒,等對方的酒杯「完全空了」之後,才可以再幫忙斟酒,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失禮的表現哦!


(圖/hostelworld)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人在喝不同的酒類時,也會搭配不同的食物,如果你對此有興趣,不妨入手 10 月號 J 雜誌觀看更多詳細內容喔!

10 月號 J 雜誌👉 (封面是 AV 女神高橋聖子喔!)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