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風箏是軍事武器 明初還被下命禁放 1原因變玩具


風箏是歷史悠久的童玩,現在仍有不少父母趁假日時,會帶小孩到公園放風箏,但發明風箏其實是為了軍事用途。風箏一開始是用木頭製造,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當時主要用於戰場,傳遞軍事情報與求援,隨著時代改變,風箏以紙作為材料,成本便宜也受百姓喜愛,演變成小孩子的玩具,甚至還有去晦氣的用途。

在《韓非子‧外儲說》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指墨子花3年時間製作出會飛的木鳥,只可惜飛了一天就壞掉了,另外,在《墨子‧魯問篇》提到,魯班做出一個能飛三天的木鵲,跑去向墨子炫耀,豈料墨子卻評價,這種東西根本沒用處,可見當時風箏的雛型已出現。

宋朝《事物紀原》記載,風箏有非常多功能,例如漢初劉邦親征叛將陳豨時,韓信就偷偷用風箏線,測量未央宮的距離,準備挖地道偷襲;南北朝梁武帝被侯景率叛軍圍困時,將信綁在風箏上向外界求援,可惜當時的風箏太重飛不高,被叛軍用箭射下來。

到了唐朝,風箏開始用紙製作,又被稱作「紙鳶」,不僅便宜又能飛得高,唐朝大將張丕被敵軍圍攻時,就曾放紙鳶求援,當時以紙為材料,紙鳶得以飛得很高,敵軍射手根本射不下來,也是從唐朝開始,紙鳶的價格變便宜後,在民間廣泛普及,放風箏逐漸變成習俗,後人又對紙鳶進行改良,在上面放竹哨,當紙鳶飛到天空時,竹哨遇風就會響,因此稱做「風箏」。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但風箏過去用於軍事,明初時朝廷擔心,放風箏有城內信息被外傳的疑慮,因此下令禁止在京城內放風箏,但由於風箏相當普及,其他地區百姓仍時常放風箏,之後還衍生出清明節放風箏的習俗,清朝乾嘉時期,還出現放斷鷂習俗,只要在風箏上寫下病名或災禍,等風箏飛高時剪斷風箏線,疾病晦氣就會隨風而逝。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