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古人穿著袖子非常寬大的衣服,並且從裡面掏出銀兩、書卷、摺扇等各式各樣的東西,但當他們垂著手臂時,卻不會有任何東西掉出來,到底袖子裡面藏著什麼玄機?古人真的會把袖子當成現代人的口袋來用嗎?
古人的服裝沒有口袋,如果想要放東西在身上,通常會塞進腰帶、放進胸口的衣襟內,或掛在身上的荷包裡,有時也會背著背包外出。而把物品塞進袖子裡的這種行為,多半會發生在上朝這種重要場合,且必要條件是得穿著擁有一對寬大的袖子衣服。
在古代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意思是指文人貴族才會穿著有大袖子的衣服,一般百姓因為要勞動的關係,通常會穿短袖,或是把袖子捲起來,再以名為「襻膊」的臂繩綁牢。由此可知,拖地的大袖子並不是古代服飾中常見的袖型,不但一般百姓一輩子穿不上一次,就算是上流社會,大袖子出現的次數也十分少見。
古代的袖型可分為上下一樣寬的「直袖」,袖口收窄、袖管寬鬆的「垂胡袖」,袖口窄、袖根寬的「箭袖」,以及袖管是弧形的「琵琶袖」等種類,而袖子的寬度也決定了裡面能裝多少東西,其中垂胡袖和琵琶袖最適合裝東西,袖口收窄的設計,就算手臂自然垂放,物品也不會從中掉出。
另外,古人還會在袖子裡縫製一個與袖口方向相反的口袋,功能就猶如現代外套內裡的暗袋一樣,將袋口縫好固定,但整個口袋不固定,這樣人在行走時,無論如何擺動手臂,或是舉起手來作揖,口袋的東西都始終會在袋底,不輕易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