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證據顯示,原來太陽風內帶電的粒子遇到太空塵埃會變成水!了解這個過程對於探究地球上水的來源以及人類未來的太空探索都具有重要意義。
以前很多對隕石的研究都發現它們帶有大量水分,所以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最初的水資源大概是落入地球的隕石帶來的。然而這個理論還有一個問題無法解釋——隕石內水分的組成和地球上水分的組成略有不同。
外星隕石內的水分內重水的比例比地球上的高。重水就是由氫的同位素氘和氧組成的化合物,質量比普通的氫和氧組成的水大一些,所以稱為重水。這說明地球上的水資源應該還有其它的來源。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盧克·戴利(Luke Daly)和同事認為他們可能找到了答案。他們在研究由日本隼鳥(Hayabusa)探測器於2010年採集回來的糸川(Itokawa)小行星上的樣品時,意外地發現,原來太空塵埃受到太陽風的輻射,會變成水,而且可以產生的水量不小。
戴利說:「每立方米小行星材料,可以得到20升水。」
太陽風是太陽吹出的帶電粒子流,含有大量的氫離子。這份研究發現,這些氫離子遇到小行星上岩石裡面的氧原子會結合生成水。
研究人員推測,太陽系在誕生初期所含有的大量塵埃,在太陽風的吹拂下產生了水分,「噴灑」到地球上。而這種水裡面所含的氘同位素較少。
戴利說:「這兩種水資源結合,就產生了地球上今天的海洋。」研究人員的計算顯示,如果把來自塵埃輻射產生的水資源和來自隕石的水資源按照50:50的比例混合,所得到的水資源內氘和氫同位素的比例,正好和地球上水的同位素比例相同。也就說,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上至少一半的水來自太陽風與塵埃的互動。
除了能夠解答以前研究對水資源的疑惑,戴利說,這項發現對人類未來的太空探索也很重要。「任何太空石頭的表面塵埃都會被太陽風輻射到,如果人類要在外太空建立長期駐紮的基地,可以考慮利用塵埃製造水資源。」
這份研究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