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廷大學的新研究證實,在過去6億年裡,形成火星上撞擊坑與小行星碰撞的頻率是一致的。
這項研究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該研究利用科廷大學以前開發的隕石坑檢測算法分析了500多個大型火星隕石坑的形成,該算法可自動計算高解析度圖像中的可見撞擊坑。
儘管以前的研究表明小行星碰撞的頻率出現了峰值,但來自科廷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學院的首席研究員Anthony Lagain博士說,他的研究發現,在數百萬年裡,小行星碰撞的頻率根本沒有什麼變化。
Lagain博士說,計算行星表面的撞擊坑是準確確定地質事件日期的唯一方法,如峽谷、河流和火山,並預測未來碰撞的時間和規模。
"在地球上,板塊構造的侵蝕抹去了我們星球的歷史。研究我們太陽系中仍然保存著早期地質歷史的行星體,如火星,有助於我們了解我們星球的演變,"拉甘博士說。
"隕石坑檢測算法讓我們對撞擊坑的形成有了全面的了解,包括它們的大小和數量,以及製造它們的小行星碰撞的時間和頻率。"
過去的研究表明,由於碎片的產生,小行星碰撞的時間和頻率有一個尖峰,Lagain博士說。
"當大天體相互撞擊時,它們會碎成碎片或殘片,這被認為對撞擊坑的產生有影響,"Lagain博士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碎片不太可能導致行星表面的撞擊坑的形成發生任何變化"。創建該算法的團隊負責人格雷琴-貝內迪克斯教授說,該算法也可以被改編為適用於其他行星表面,包括月球。
"Benedix教授說:"數以千計的月球隕石坑的形成現在可以被自動測定,並以更高的解析度分析其形成頻率,以調查其演變。
"這將為我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將來可能在自然保護和農業方面有實際的應用,例如探測叢林火災和對土地使用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