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冷、最乾燥、風力最強的地方,它幾乎就是一片沒有生命的巨大沙漠。企鵝是南極最常見的鳥類,也是南極的標誌性動物,以至於很多人認為企鵝只生活在南極。
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更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所有現存的18種野生企鵝都生活在南半球。其實真正生活在南亟亟地的只有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兩種,而且即使將範圍擴大到整個南極洲,企鵝種類也就只有5種,除卻前兩種,其他三種都在南極半島的北端繁殖,那裡的氣候條件並不太惡劣。還有一種加島環企鵝生活在赤道附近……
當然這並不影響企鵝成為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鳥類,事實上它們也一直以出色的生存能力而聞名,能夠在零下40攝氏度以下的溫度下生存。
企鵝能夠抵禦嚴寒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們夠胖!
企鵝圓圓胖胖的身體裡面囤積著大量脂肪,這些脂肪有兩個主要作用:首先就是抵禦寒冷的良好絕緣體,而另一個是能量儲備。
大家都知道南極在暖季有極晝,這不會影響企鵝捕食,但當寒季的極夜來臨,生活在那裡的企鵝就基本不吃東西等待著極夜結束,那時它們體重的一半是由一層4釐米左右厚的脂肪構成,它們將用這些脂肪來抵禦漫長的寒夜。
企鵝能夠抵禦嚴寒的主要原因之二:有隔熱作用的羽毛!
堅硬羽毛的外層充當著防風衣的作用,而下層的羽絨則提供了極佳的隔熱作用。事實上,如果企鵝出現“脫髮”,它就很可能活不長,因為那會讓它死於體溫過低!
此外,企鵝羽毛的結構也為它們提供了更強禦寒能力。企鵝最外層羽毛短而硬,呈光滑的流線型,但下面是一層蓬鬆的羽絨,這種結構可以阻擋空氣進入身體,有些類似建築上的苯板保溫外牆。
企鵝能夠抵禦嚴寒的主要原因之三:抱團取暖。
秘密就是擠在一起,帝企鵝一直在這麼做。在極端寒冷的環境中生存,企鵝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行為,當天氣變冷時,它們會擠在一起,組成一個可能有幾千隻企鵝的群體。
有研究數據顯示,在嚴寒環境下,一隻孤獨的帝企鵝每天可以燃燒200克脂肪來保持溫暖和生存,而群居的企鵝每天只需要大約100克脂肪。如果企鵝們不抱團取暖,在南極嚴寒環境中根本無法繁衍生息。
研究人員還發現,企鵝抱團取暖時幾乎不會互相碰觸,因為這樣可能會壓到彼此的羽毛,從而減低保溫效果。而且當成年企鵝不得不外出捕魚覓食時,所有種類的小企鵝都會被留在海冰上,依偎在一起取暖。
企鵝幼崽如何抵禦嚴寒?
企鵝幼崽的身體上有非常溫暖的羽毛,但這不足以抵禦嚴寒,不過還好因為它們的體型較小,可以在父母的肚子下尋求保護。此外,企鵝幼崽的羽絨不防水,如果掉到水裡或泥裡,它們就會凍死。
一般來說,企鵝生活的地方越冷,體型就越大。
雖然企鵝看起來跟其他鳥類的差異比較大,但是鳥類該有的身體特徵企鵝幾乎一樣不少,例如體表覆蓋的羽毛,鳥的喙以及翅膀等等。但是企鵝的翅膀更適合游泳,這也從技術上彌補了不能飛的缺陷。同時企鵝的身體具有流線型,趾間有著蹼,在水下配合著船槳一般的翅膀,使它們游得更快!
企鵝能下潛到水下55米深的地方,能在水下停留長達20多分鐘,能游到離海岸線6~12公里遠的地方捕食磷蝦、魚類和魷魚。企鵝在水下並不安全,海豹作為企鵝的最大天敵,很可能正在水中“虎視眈眈”。
有數據顯示,15只以上的企鵝是海豹一天的食量,而虎鯨、海獅等也對企鵝的存在有著威脅,但在陸地上完全是另一種情況。有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南極冰層上缺乏天然的捕食者,因此企鵝無需飛行。
當然以上關於企鵝能夠抵禦嚴寒,說的都是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像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加島環企鵝根本無需在一這些。但相比於南極企鵝,加島環企鵝在陸地上卻有著諸如蛇、貓頭鷹和野貓等捕食者,而且還要應付當地高達零上40攝氏度的高溫……也不知它們相比誰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