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中,搞笑諾貝爾獎委員會把“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一個著名的“滴瀝青”實驗。這個實驗從1927年開始,到頒獎時已經進行了78年,連做實驗的教授都已經去世。但這是這個實驗至今還在進行當中,那這是咋回事呢?
瀝青
關於這件事,我們首先要聊一聊一個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物質:瀝青。
瀝青是一種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及其非金屬衍生物組合而成的黑褐色複雜混合物。它被廣泛地用於鋪築馬路當中。實際上,在一些塗料、塑料、橡膠中也能夠看到瀝青的身影。
瀝青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粘度極其大。因此,大多數人認為:瀝青是一種固體,那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實際上,“瀝青是一種固態”的看法是有點問題的,我們常常通過肉眼直接判斷一個物質到底是處於氣態,液態還是固態,大多數的物質確實可以直接用肉眼判別。
但是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物質都是如此,瀝青就是個例外,實際上,瀝青其實是一種液體。但口說無憑,凡事還是要講究證據。
瀝青實驗
1927年,當時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有個教授叫做托馬斯·帕奈爾,他在給學生授課時,就和學生聊起了瀝青。為了向學生們證明:瀝青真的是一種液體。帕奈爾教授真的就做了一回實驗,它把瀝青裝到了一個漏斗容器當中,並且把漏斗容器的上方進行了封口,然後把漏斗容器豎直放置。3年後,也就是1930年,帕奈爾教授把漏鬥上方的封口剪開,開始試圖讓瀝青流動,並且在漏斗下方放置了燒杯來接瀝青。
在這之後,帕奈爾教授和其他的教職人員以及學生開始關注著實驗裝置的變化。如果瀝青是我們日常常見的液體,那理論上它會很快流下來,即便是粘稠一些的液態,也會慢慢一滴一滴的滴落下來。
不過,帕奈爾教授的這個實驗並沒有預想的那麼順利,瀝青雖然是液體,但是它的粘稠度實在太強。在接下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整個實驗裝置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一直到實驗的第11個年頭,也就是1938年的12月,第一滴瀝青才滴出來。如果是從剪開風口開始算,那這一滴也花了8年多的時間。
在帕奈爾教授的一生中,他親歷了第二滴瀝青,這第二滴發生在1947年2月份,距離第一滴也過了8年多的時間。1948年9月1日,帕奈爾教授逝世。在這之後,這個實驗由約翰·梅史東教授來負責。在約翰·梅史東任職期間,一共經歷了6次瀝青滴落。並且在2005年,梅史東和整個實驗的發起人帕奈爾一起被搞笑諾貝爾獎授予了“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3年8月23日,梅史東教授逝世。安德魯·懷特教授接過了接力棒,並且第二年就經歷了第九滴瀝青的滴落。
通過這個瀝青實驗,科學家已經被證明了瀝青是一種液態。可能你要問了,為什麼瀝青滴落的速度會這麼慢?
這其實好瀝青的特點也有關,它的黏度非常大,因此才不容易滴落。科學家甚至通過這個實驗已經大致計算出了瀝青的黏度,大概是水的千億倍,這個數值可以說是相當的恐怖。
最長的實驗
實際上,除了帕奈爾發起的這個瀝青實驗之外,其他高校也有教授在進行類似的實驗,而且它們的實驗做得也很早。在1944年,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也做了類似的實驗,並且在後來也拍到了瀝青的滴落瞬間。
而阿伯雷斯維斯大學在更早的1914年就做了相關的時間,但是實驗的環境溫度相對要低很多,溫度越低,瀝青的黏度越大,以至於這個實驗至今還沒有發現瀝青的滴落,所以並不為人所知。在吉尼斯世界紀錄中,1927年由帕奈爾教授發起的“瀝青實驗”被認為是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是實驗。
按照漏斗裡瀝青的情況,這個實驗還可以繼續持續至少200年以上,所以它將會持續保持著吉尼斯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