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是什麼?雄性袋鼩為了繁衍而奮不顧身

相比於無性生殖而言,有性生殖能夠使得有利基因突變擴散,同時能夠保持種群內基因多樣性,更有利於種群的延續,因此這一生存方式被很多物種所選擇,目前我們接觸到的大多數物種都是採用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意味著生育後代時需要雌雄兩種不同的性別共同參與其中,儘管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繁衍後代,但它們所採取的生殖策略是不同的。
其中雄性採取的是廣撒網,它們會花費大量時間用來求偶,而將撫養後代的重任交給雌性。
雌性採取的生殖策略重點撈魚,它們對待異性很謹慎,只有對它們比較中意的異性時,它們才會與之交配,然後投入大量精力與能量用來撫養後代。

由於生殖策略的不同,所以同一個物種的雌性和雄性在經過自然選擇時,保留的性狀也不同。比如:雌性袋鼩能夠存活很多年,而雄性則在交配過後就會死亡,彷彿雄性袋鼩活著的目的就是交配。
袋鼩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提到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袋鼩可能要名列前茅,據研究發現,雄性袋鼩在交配季節來臨時,會食慾減退,然後會瘋狂尋找異性,一旦尋找到異性,它們最長能連續交配14個小時。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但是瘋狂交配也是有代價的,90%的雄性袋鼩都活不過1個交配季,這是因為每當發情期來臨時,袋鼩體內會分泌超量的睾酮素,睾酮素增添它們雄性魅力的同時,還會嚴重損害它們的身體,使得它們的免疫系統崩潰,導致它們在瘋狂交配時會出現皮下出血,視網膜脫落,皮毛脫落,直至死亡。
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貝克介紹說,袋鼩的發情期一般會持續2-3周左右,此時雄性體內的睾酮素水平極高。然而每當交配季過後,公袋鼩幾乎都會全部滅絕,只剩下雌性和幼崽。

科學家指出說,這種做法也有一定的好處,那就是可以節約能量。我們知道,公袋鼩的存活也離不開能量的支持,而公袋鼩在交配之後幾乎不會對種群延續做出貢獻,反而會消耗當地大量的昆蟲資源,以至於雌性和幼崽無法捕獲到足夠的食物而死亡。
公袋鼩每年夏季幾乎全部死掉後,反而可以幫助雌性和幼崽能夠輕易尋找到食物,從而提升幼崽的存活率,能夠更好地延續種群數量。
從這方面來看,袋鼩交配之後即死亡的機制非但沒有阻礙種群的延續,反而有利於種群的延續,因此這一機制在機緣巧合之下被保存在它們的基因中。也就是說,並不是它們願意長時間交配,而是基因所迫,逼不得已。

生存策略

既然交配時間長,可以將雄性淘汰,並提高後代的成活率,那為什麼其他動物沒有採取這一策略呢?
這其實是因為生物的進化並沒有方向,而且不同的生物採取的生存策略也不同。我們知道,90%的鳥類都屬於一夫一妻制,也就是夫妻雙方都會投入能量用來撫養後代,這是因為鳥類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如果沒有對方一起撫養後代,那麼這種物種就有滅絕的風險。
還有一些生物之中,雄性的地位非常重要,比如:雄獅雖然不參與撫養後代,但它們會定期巡邏領地,防止其他生物傷害它們的幼崽。

更重要的是,生物的演化是沒有方向的,有些生物根本沒有演化出這一基因,但是即使沒有該基因,該物種也沒有滅絕,這意味著它們比較適應環境。比如:牛、羊等,它們的食物比較豐富,即使雄性不死亡,也不會影響後代的成活率。

而且,對於大多數動物而言,交配時間長並不是優點,反而是致命缺點。比如:長頸鹿的交配時間只有1秒左右,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它們周圍強敵環伺,而交配時又是它們比較脆弱的時候,如果交配時間過長,將會導致它們可能被天敵捕食。
也就是說,不同的生物面臨的環境不同,採取的生存方式也不同。對於袋鼩是有利的基因,對於其他物種而言有可能會導致它們滅絕。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