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千奇百怪的哺乳動物耳朵,不僅能聽到各種聲音,也是不錯的裝飾品

哺乳動物多功能的耳朵

哺乳動物的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為哺乳類所特有,內有彈性軟骨支持,成為高度精巧而靈敏的集音裝置。不過,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各類哺乳動物耳廓的構造卻很不一樣,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耳朵”。
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碩大的“招風耳”。大的耳朵可以增加收集聲音的面積,從而更清楚地聽到聲音。人類在開闊的地帶就經常用把手放在耳後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聽力。一般來說,夜行性的,或在開闊地帶生活的哺乳動物的耳朵都比較發達,如蝙蝠、兔類、犬類及有蹄類等,其中有些種類的耳朵常具有特殊的凹褶,以便更好地接收聲波。

生活在非洲的土豚能夠準確地聽到在樹木或其他物體內部白蟻活動的聲音。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指猴也可以聽到鑽到樹幹裡的昆蟲幼蟲活動的聲音,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然後用前肢上很細的中指將這些幼蟲挖出來吃掉。在樹林中蹦來跳去的松鼠的大耳朵還有保護自身的作用,能防止眼睛被樹枝刺傷。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生活在熱帶沙漠裡的耳廓狐,一雙大耳朵竟佔了身軀的極大部分。由於天氣炎熱,水分稀少,它的大耳朵便成了出色的輻射器,不但可以擋住烈日熱浪的侵襲,而且在大耳朵的後上方形成了一個扇形輻射弧面,把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

耳朵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直徑約為2米左右,比亞洲象的耳朵還要大一倍多,聽覺非常敏銳。由於耳部的褶皺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熱面,所以更像是兩把調節體溫的大蒲扇,在炎熱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搧動兩隻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動,達到散熱降溫的目的,還能順便驅趕熱帶叢林中的蚊蠅和寄生蟲。

兔子那長長的耳朵也非常有名,除了聽覺功能外,也可以調節體溫,豎立時可以散熱,緊貼在脊背上時則可以保溫。有趣的是,與生活在炎熱地帶的兔子相比,生活在寒冷地區的兔子的耳朵要短得多。同樣的現象還會在狼、狐狸、貓科動物等類群中見到。這就是動物生態學中著名的一條定律——阿倫定律:生活在寒冷地區的恆溫動物,其體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趨於縮短,有利於防止熱量散失;而生活在熱帶地區的恆溫動物,其體表的突出部分相對較長,有利於熱量散失。

很多哺乳動物的耳肌十分發達,可使耳廓自由轉動,從而能更有效地收集不同方向的聲音。狐狸和狗的耳朵像一個喇叭筒,聽到聲音後就豎起兩隻耳朵,將耳朵轉向傳來聲音的那個方向。每一隻耳朵都能獨立進行工作,兩隻耳朵的活動不是一致的,這樣就提供了準確確定聲源在何處的可能性。貓科動物的耳朵也可隨聲音的方向轉動,就像一個雷達天線,對聲音的定位功能強,能區別15~29米遠處相距1米左右的兩種相似的聲音。

相反,水生和地下穴居的動物的耳廓則大大地退化了。水陸兩棲的河狸鼠長的是圓形的小耳朵,上緣向耳孔的方向彎曲著。河猩鼠潛入水中的時候就收縮自己的肌肉,使耳朵不滲進一滴水,耳朵下邊的一束又硬又長的毛也是遮擋物。

海豚、鯨、海牛等終生生活在海洋裡的哺乳動物完全沒有在水裡礙事的耳廓。

在地下生活的鼴鼠、鼢鼠、北囊鼠等也沒有耳廓,很適合在狹隘的地下隧道中奔來奔去。為了防止泥土進到耳朵裡,它們通常在耳孔里長有濃密的絨毛,有的還具有一個專門的“閥門”,需要時可以把它關上。此外,在荒漠中生活的野駱駝的小而圓的耳朵內也有濃密的細毛阻擋風沙,還可以把耳廓摺疊起來。

作為聽覺器官,動物即使在睡覺時,它們的耳朵仍然在工作,只不過睡覺時的耳朵對聲音的反應不像在清醒狀態中那樣靈敏。然而,由於動物的大腦裡有個“警戒中樞”,使其聽覺成為一個可靠的衛士,能夠及時向它們報告危險,以便採取行動。例如樹袋熊在睡覺時,雖然兩隻大耳朵和頭部一起垂下,但是外界一有動靜,耳朵立刻就會有所感覺,剎那間便驚醒了。家貓在睡覺的時候,通常把耳朵擠在前肢下面,這樣,一方面把耳朵保護好,另一方面把耳朵貼近地面,一旦聽到有什麼聲音,就可以立刻採取行動。

最奇妙的是,有的動物還能用耳朵表示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例如馬耳朵的“表情”就極為豐富。

當馬“心情舒暢”的時候,耳朵是垂直豎起的,耳根非常有力,只是時常微微地搖動;當它心情不好的時候,耳朵就前後不停地搖動;在緊張的時候,它就高高地仰起頭來,耳朵向兩旁豎立;興奮的時候,它的耳朵一般都是倒向後方;當它感到疲勞的時候,耳根顯得無力,耳朵倒向前方或兩側;當它睏倦而需要休息的時候,耳朵就向兩旁垂著;當它恐懼的時候,耳朵就不停地緊張搖動,並且伴有“打響鼻”的動作。因此,僅通過觀察馬的耳朵,就可以知曉它的“心情”。
極具美感與性感的耳朵

由於突出在身體之外,不少動物的耳朵也是頗具美感的裝飾器官。例如樹袋熊長滿密毛的兩隻大耳朵,高高地豎立在頭部的兩邊,看上去格外神氣。環尾狐猴兩個大大的耳朵為白色,並沿著脖子有一圈漂亮的白色頸鬣。

小熊貓的耳朵大而直立,上面還鑲著白邊。大熊貓的一對毛茸茸的黑色耳朵豎立在頭部的上方,成為其樸素大方的黑白兩色皮毛的一個組成部分,活潑而可愛。最有趣的是猞猁,兩隻直立的耳朵的尖端都生長著聳立的黑色筆毛,約有4釐米長,其中還夾雜著幾根白毛,很像戲劇中武將頭盔上的翎子,為其增添了幾分威嚴的氣勢。
人的耳朵雖然形狀不像其他哺乳動物的那樣多姿多彩,卻也是一對構造極具美感的器官。從審美的角度看,最美觀的耳朵的大小應該是髮際線到下頜長度的三分之一。不過,在我國民間卻流傳著“耳大有福”的說法,就連寺廟裡的佛像都是大耳垂肩,古代傳說中的壽星老也有一雙特大的耳朵。據說,非洲馬賽族人到了7~8歲的時候,都要把耳垂切出一個洞,然後用木棍塞上,為的是讓這個洞越長越大。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對長壽的嚮往呢?
事實上,人類的其他器官在成年後基本上都停止了生長,但唯有耳朵例外,它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生長,其中主要表現在耳垂的長度在持續增加。也有人認為,老年人耳垂部位脂肪組織增多,組織鬆弛,從而導致耳垂長度相應增加。因此,不論每個人出生時是大還是小,但到了老年,他們的耳朵總是比較大的,至少比自己年輕時要大。因此,長壽人的耳朵自然要大而厚一些。
為了襯托和顯示耳朵的完美,女性都喜歡在耳垂上佩戴款式各異爭奇鬥豔的耳環。有趣的是,穿耳的習俗在全世界都相當流行,這種耳朵上的標記通常象徵著約束於某種誓詞,從此只聽順耳之言。據說,中國古代女子穿耳戴環,最初的目的就是提醒她們不要妄聽閒言;歐洲的海員穿耳戴環,則表示與大海訂下了姻緣;伊斯蘭教發誓獨身的苦行僧,也刺穿一隻耳朵,套上耳環。
從性美學的角度看,耳朵還是一個集美感與性感為一體的器官,特別是女人的耳垂,尤其敏感。戀人之間常用耳鬢廝磨來表示親暱,動情之時,通過親吻、吸吮或輕咬對方的耳垂更使甜蜜的愛情充滿了浪漫的色彩……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