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是許多動物的家園。它為動物提供了一個安全、隱蔽、穩定、適宜的環境。甚至我們的祖先也住在山洞裡。讓我們深入迷宮般的洞穴,那裡有無盡的黑暗,也有完全不同的生命。
洞穴與洞穴動物
洞穴是一種天然的地下空間。根據不同動物的行為特徵,洞穴動物可分為三類:“(trogo lophiles)喜洞生物”是有時生活在洞穴中,也會從洞穴中搬出的動物。例如,一些蟋蟀、甲蟲、囓齒動物等經常在自然洞穴中活動;另一種叫做“入洞生物(trogloxenes)”,它們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洞穴中,但在一定時期內,它們不得不冒險走出洞穴,例如一些穴居的蝙蝠或燕子;
第三種是終生生活在洞穴中,稱為“真洞穴生物(troglobites)”。這些動物進化適應了洞穴環境。目前,發現的真正的洞穴生物包括軟體動物、有爪動物、蜘蛛、多足動物、甲殼類動物、昆蟲、魚類、兩棲動物、蛇等,沒有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記錄。由於缺乏陽光和有機物,食物資源極為匱乏,大多數洞穴動物的種群數量很少。此外,它們長期與外界隔絕,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生活環境易受破壞。此外,還有一些動物偶爾會在洞穴中定居或停留,比如浣熊、青蛙,當然還有好奇的人類。
洞穴的不同區域特徵是不同的,入口區域靠近洞穴入口,涼爽而黑暗。這是喜歡洞穴的動物和其他尋找藏身處的動物經常居住的地方。再往裡面是陰影區,那裡又冷又濕,只有微弱的光線。一些洞蟋蟀和甲蟲住在這裡。如果你繼續往深處走,走到洞穴的深處,那裡又黑又冷,幾乎沒有空氣流動。這裡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真正的洞穴生物,它們與外界生物完全不同。
走進溶洞深處
喀斯特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源於南歐喀斯特高原。高原主要分佈在斯洛文尼亞、意大利等國,佔斯洛文尼亞領土的近三分之一。在這種地貌中,岩石在地質變化過程中被水溶蝕,形成溶洞。據初步估計,長度在500米以上的洞穴不少於400個。許多洞穴複雜,形成網狀結構,地下河流經常通過這些洞穴。
在無盡的黑暗中,許多動物都放棄了視覺,這個曾經非常重要的感官,而身體的顏色也變得毫無意義。在物質貧乏的洞穴裡,大部分的營養物質被用來維持生命。即便如此,它們也必須減少活動,減緩新陳代謝,這樣它們才能在飢餓中存活更長的時間。
洞螈(Proteus anguinus)是第一種被發現的洞穴動物。1689年,斯洛文尼亞人沃爾瓦茲發現了這種兩棲動物,它是由地下溫泉帶到地面上的。在自然狀態下,它只存在於岩溶高原洞穴水中。它通體白色,大約30釐米長。據說它是最像“龍”的動物之一。與普通兩棲動物不同,不像普通兩棲動物那樣最終將鰓退化掉,相反,它退化掉的是眼睛。新生的穴具蠑螈有視力,但在4個月內,它最終會失明,其他感官也會變得更加敏感。和許多洞穴生物一樣,穴居蠑螈新陳代謝非常緩慢,是一種悠閒地生活在洞穴中的動物。每天只活動5分鐘,但它可以10年不進食,12年才產一次卵,80歲仍能生育,壽命可達100多年。
目前已知洞內暗流魚類有32種,多數為體長僅幾釐米的小魚。其中,洞鱸(Amblyopsis spelaea)體型較大,但只有約20釐米長。分佈於美國肯塔基州和印第安納州的洞穴水域。洞鱸沒有眼睛,怕光,但頭部感覺器官和側線極為敏感,能感受到空氣或水的微小振動。由於活動較少,洞鱸可以在不進食的情況下存活兩年。2011年9月,科學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一種名為一種叫安氏坑魚(Phreatichthys andruzzii)的洞穴魚被證明有生物鐘,但它們的一天的反應意識是47小時。經過260萬年的黑暗進化,由於它的食性,它不再對陽光週期做出反應。
其中,滾溪洞螺(Antrobia culveri)這個物種於1971年被發現。它在生物學分類上與其他物種有很大的不同,是一個獨立的屬。僅分佈於美國托尼縣東南部農村地區的滾石溪洞穴中。它的身體是白色的,沒有眼睛。它的外殼為透明的淡黃色。它生活在岩石下幾乎沒有沙子的水中,其生活史和繁殖方式目前還不清楚。它可能以水中的原生動物為食。同時發現它們在蝙蝠糞沈積區有聚集行為,表明其食性可能與蝙蝠糞便有關。目前,這種小動物的數量正在迅速減少。1973年,估計其數量約15000只,但在2001-2003年期間,在觀察地點只發現了一個。幸運的是,在這個地區的上游地區發現了大約40只的小群體。急劇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應該與附近的人類活動有關。現在已經啟動了專門的生態恢復項目,試圖拯救這種物種。
另一種值得一提的動物是洞白櫛蠶(Peripatopsis alba),它是一種白色身體的陸生動物。僅分佈於南非桌山的溫伯格洞和蝙蝠洞。櫛蠶的每一部分都有一個圓柱形的“腿”。雖然它實際上是身體的突起,但它的末端有爪子。它可以看作是從蚯蚓等蠕蟲向節肢動物進化的中間環節。它的體型幾億年來變化不大。為了保證其後代的生存,和其他櫛蠶一樣產卵,但懷孕期延長了12-13個月,每隻雌性每年只能產下20只後代。9~11個月後,性成熟6~7年。由於它們離開洞穴後能存活不到24小時,它們的分佈和擴散受到很大的限制,形成了兩個獨立的系統,它們的現存數量非常少。
深入熔岩洞
熔岩洞,又稱熔岩隧道。當火山爆發時,岩漿從山頂流下來,把所有東西都埋了。這時,暴露在空氣中的熔岩表面會逐漸冷卻,硬化成石頭。當熔岩流走後,會留下一個中空的管道,即熔岩洞。經過幾萬年的變化,這些管道也將產生獨特的有機體。1960年,這個新的生態系統在夏威夷的熔岩洞被發現。目前,世界各地都發現了生態系統,其中以夏威夷熔岩洞規模最大,研究得也最為透徹。
夏威夷熔岩洞穴生態系統中的水來自頂部的滲漏,主要的能量來源是從岩壁上脫落下來的樹根,尤其是多形鐵心木(Metrosideros polymorpha)的根部。多形鐵心木是夏威夷群島特有的。從低地到高原,從早期陸地到雨林分佈廣泛。它的姿勢也多種多樣。它可以是低矮的灌木,也可以長成幾十米高的參天大樹。
夏威夷卡祖穆拉熔岩洞是世界上最長的熔岩洞,全長達65.5公里。在這個洞穴的初級食物鏈中,整個食物鏈從初級消費者開始都是節肢動物,頂端是狼蛛。狼蛛是世界上最顯眼的蜘蛛之一。它也被稱為大眼蜘蛛。它不織網,是一個狩獵專家,擁有敏捷的技能。這些依靠視力的蜘蛛似乎無法適應洞穴的極度黑暗。然而,“小眼”狼蛛夏威夷狼蛛(Lycosa howarthi)就住在這裡。
研究人員甚至發現了一種兩釐米長的“無眼”狼蛛——盲狼蛛(Adelocosa anops),它完全放棄了它蜘蛛引以為傲的視力,反而增強了其他感官來適應洞穴環境。目前已知的蜘蛛只有6種,記錄在案的蜘蛛總數不足30種。
熔岩洞穴不僅存在於陸地上,而且延伸到水中。西班牙加納利群島蘭扎羅特島的科羅納熔岩洞長6100米,但其淹沒浸入水中部分長1618米,居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這裡已發現77種水生動物,其中37種是獨有的。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頂級的掠食者是一種類似蜈蚣,但實際上是沒有眼睛的椎洞迷蝦(Speleonectes atlartti)。
它類似於人類的脊椎,借助於大量的傳感毛髮和長長的觸角,它可以很容易地感知洞穴的狀況。它的頭上有強大的附屬物和鋒利的毒液,可以用來捕獵和捕捉比它長兩倍的其他洞穴生物。此外,它還可以過濾和吸收水中的主要顆粒。換句話說,他們最大限度地開發了水中貧瘠的食物資源。此外,它的親戚奧氏洞迷蝦(Speleonectes ondinae)也住在這裡。這些古老的動物幾億年來幾乎沒有進化,為進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洞穴環境穩定,保存了許多古代動物,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物種和遺傳資源。同時也成為進化環境研究的優秀樣本。隨著洞穴生物學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會有更多的驚喜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