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世紀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的線索,暗示了北宋的滅亡,細思極恐

公元1100年,宋徽宗趙佶登基,在他登基的第二年,一位畫匠獻上了一幅流傳至今的世紀名畫。這位畫家叫做張擇端,而他所獻上的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圖》。這副世紀之畫長有5.287米長,0.248米寬,畫上所記載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景象。
畫中詳細地繪出了汴京的郊外、汴河、街市和形形色色的人。而時至今日,人們卻在這幅畫中發現了其中所隱含的內容,甚至有人腦洞大開寫了一本關於畫中隱含內容的小說。那麼這幅畫到底蘊涵了什麼樣的內容呢?

我們回顧北宋的歷史,在宋徽宗登基的25年以後,靖康之變就發生了,金兵攻入了汴京,將宋徽宗和宋欽宗抓走作為人質,而皇室後宮的貴族和妃子總共3000多人也都被擄走作為奴隸,開封城也在火災中被燒燬化為灰燼。而這副25年前的《清明上河圖》中所蘊涵的線索,就和這宋朝的巨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首先就是宋朝的官糧危機。官糧是歷朝歷代為了防止饑荒的出現而做出的應急儲備。北宋時期在汴河的沿岸建立了不少的官糧糧倉,這幅畫中體現了北宋朝廷對於官糧管理的疏忽。
圖中的官糧被搬運工們從船上搬到岸上的官糧糧倉之中。可是這種與國家財產相關的行為應當是在官府人員的監督下完成的,而畫中並沒有官府人員的監督。可想而知會有多少糧食被搬運工私吞。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中,北宋的糧價就漲了四倍。

第二個線索就是望火樓的閒置。為了防止汴京的火災事件的發生,皇帝在城市之中建立了9米多高的望火樓,樓上有專門人員24小時監督,樓下安排了500多人的潛火兵,在滅火的同時有著防盜的作用。但是畫中的望火樓卻無人值守,本應在望火樓下面的值守的500多人如今也不見蹤影,甚至被改為了飯店。可想而知會有多少潛在的火災事件會發生。
第三個線索是船難。北宋的橋樑都是拱橋,拱橋 即將通過的船隻卻沒有收起桅杆,即將撞上橋樑。但是橋上的行人觀看的,吵架的,什麼樣的都有。還有坐轎子的文官和騎馬的武官,可是兩人卻互不相讓,也暗示了朝廷文武官員互不服氣的現象。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第四個線索是冗卒沈兵,也就是官員的不干正事,偷懶閒散。畫中城門外有一座衙署,朝廷的公文出宮以後,應該從這裡快速地向外傳達,可是畫中5個士兵懶懶散散地坐在門邊,公文箱也被隨手放到地上。畫中的時間是中午,本應清晨就往外送出的文件一直到中午還沒有送出,可見官員對於政事的不關心。
第五個就是頗高的稅。進城門後最先出現的官署應該是城防,可是畫中的確是稅務所。四個車伕帶著拉來的東西進稅務所納稅,可是稅務官報出的稅價卻讓四人瞠目結舌。周圍的車伕們吵吵了起來,周圍也有不少看熱鬧的民眾。北宋的稅務是5%的商業稅,車船還要徵收力勝稅錢,這加劇了民眾的負擔。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第六個線索就是黨派之爭。宋徽宗上任後重用新黨,罷免舊黨。畫中車伕們把舊黨的書籍紛紛焚燒,還嚴禁人民收藏和閱讀舊黨的書籍。
第七個線索就是酗酒。畫中酒鋪子的數量十分龐大,本是消防站的場所現在也變成了官方許可的酒館,這裡也是士兵扎堆最多的地方。雖然是禮節,但是官兵也應該盡職盡責,恪守自己的職責,而不是扎堆喝酒。

第八個線索就是城門。畫中的一座城門城牆塌陷,上面荒草叢生,也沒有建立供弓箭手射箭的城垛。城門的門口也沒有兵丁把守,行人不用安檢就可以入城。鬆散的門禁管理讓遼金等國的特務可以伺機潛入。在靖康之亂的時候,金人就是這樣闖進了一座座無人把守的城門。
張擇端獻畫的目的十分明顯,就是以一種委婉的方式勸誡宋徽宗注意到這些問題,實行改革。可是宋徽宗只是沈浸在了當時的紙醉金迷中,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
而新黨之首蔡京為了討好宋徽宗,實行豐亨豫大經濟政策,倡導宋徽宗大肆花銷,宋徽宗也喜愛享樂,在蔡京的政策下,更是帶頭花銷,北宋也因此逐漸走向衰敗。

一幅畫中隱藏了這麼多的細節,張擇端為了勸誡皇帝也是下了心思,只不過統治者和寵臣都僅沈醉於享樂,這也是北宋王朝結束的導火索。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