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在1915年被正式提出的,並且這個相對論應該是廣義的相對論,那麼從這個時候開始,在天文學便產生了急速的發展,畢竟天文學的領域得到了進一步的細緻化,其中被細緻化的一大節則是宇宙學,那麼宇宙學究竟是研究些什麼東西的呢?
宇宙學其實研究的是宇宙整體內演化及其悠久的歷史。
在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理論叫做宇宙大爆炸,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理論,那麼它可以算的是宇宙學的豐碑。當然他也是現今主流的科學理論,並且也得到了許多實證的支持。那麼根據模型以及探測器的推算,宇宙應該誕生在138億年前,那麼在138億年前誕生宇宙之前,世界又是什麼樣子呢?
在古代中國有幾本著作,或許能夠給這個回答有一些思考,首先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一個學者,人們稱它為屍子,當時他就給宇宙下了個定義,他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那麼也就意味著宇是空間的集合,宙是時間的集合,因此宇宙應該是結合了空間與時間。而又到後來中國古代的其他學者繼承並且發揚了這種認知,在後世的一些文章中常常有這種體現。
其實不得不說,中國人對於宇宙的認知在古代已經十分的完善了,那麼現代宇宙的觀點又是指什麼呢?
其實現代宇宙學的觀點就指一切的物質和時空同理也就指的是空間和時間。那麼按照這個學科的觀點,世上有了宇宙才擁有了時間,倘若這個世上沒有宇宙,時間也就是沒有的,因此討論宇宙誕生前的時間是沒有意義的。
說白了,時間能夠被計算,是要從138億年前開始算起,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開始算起持有這個觀點的,不僅有愛因斯坦一個人,同時還有霍金。在他的著作《時間簡史》中,就闡釋了這樣的觀點。
那麼時間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其實沒有一個人能對時間進行各種定義,但是可以通過牛頓的一種辦法去測量,因此這種方法也被叫做測量定義法。
運動也就意味著時間是大家都能夠理解的,週期性運動倘若被進行適當的簡化,我們可以能夠理解成時間就等於運動,比如手錶是通過機械振動來進行計時的,而古代的中國人則是通過天氣和月亮太陽的陰晴圓缺以及七星來計算時間。因此也就意味著倘若一個科學家提出時間,但是脫離了運動,那麼這個觀點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就好比愛因斯坦曾經就已經說明了時間的測量定義法本身,也發現了時間和運動之間的普遍規律,於是相對論才能橫空出世,並且指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時間意味著空間,空間等同於時間。
所以倘若宇宙的一切都是源自138億年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那麼這場大爆炸之後,在世界才出現了粒子,粒子慢慢的運動結合,才會有了恆星,恆星之間的碰撞,才會進而出現了星系,那麼倘若宇宙沒有誕生,這些根本也無法實現,所以也就意味著運動至於普遍事實從來不存在,當然倘若沒有運動,這世界也不會存在時間。
因此在宇宙誕生之前並不存在時間——但這從來不意味著這個狀態是不需要被討論的,只是這個狀態倘若想被進一步探索,只是不需要引入時間參數而已,畢竟這個時期離我們過於遙遠,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任何過於可靠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