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早期殖民因素的影響,像是英法這類的老牌殖民國家都有不少海外飛地,可是仔細翻看地圖的話也會發現,在距離印度800多公里的海面上也有一座名為安達曼群島的海外領土。
安達曼群島位於孟加拉灣與緬甸海之間,更重要的戰略意義是安達曼群島彷彿一個弧形將馬六甲海峽和緬甸包圍,對緬甸和新加坡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從地理上看,緬甸距離此地更近,不過此島也並非是印度的固有領土,至於為何現在還能歸屬印度呢 ,還是得要歸結到英國殖民統治期間。

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為克倫人、孟加拉人和矮黑人,克倫是現在緬甸的一個族群、孟加拉人就是現在的孟加拉,矮黑人則是分佈在東南亞諸多海島上。矮黑人是舊石器時代人種進化的“漏網之魚”,而且他們又居住在偏遠的海島,幾乎是完全與世隔絕,也沒有什麼文化發展,生活方式上也是不會耕種,只能依靠傳統的採集和打獵生存。
後來隨著雅利安人的入侵,居住於此的原住民也成為了新任征服者的奴隸,種姓上當然也是最低一層。從這個角度看,印度和安達曼確實關係很近,但是領土顯然不能只看民族這一點。

印度歷史曾是長期分散狀態的,在印度半島的最南部就曾有一個名為朱羅王國的國家,正是因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使當地人嚴重依賴對外貿易。在此國最強盛期間,包括安達曼群島在內的,還有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和現在的馬來西亞部分地區均是該國領土。
所以要是生拉硬靠的話,印度人似乎也可以喊出此片土地自古就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過朱羅王朝在十三世紀末期就已經滅亡了,而其先前東南亞的不是彼此兼併,也是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而被侵略,而安達曼群島因為遠離陸地也成為了無主之地。

隨著東印度公司的建立和英國人的在此殖民,安達曼群島在1858年又徹底成為了英國人的殖民地。一提到侵略,好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負面的,可是英國給印度人帶來的則是超多的利益。

政治和領土層面上,印度歷史長期都為分裂的邦聯,而英國人的到來則是完成了印度幾千年歷史上一次難得的統一,除了完成統一外,還幫助印度的版圖繼續擴張。目前的印度領土總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公里,在整個歷史上也僅次於巔峰的孔雀帝國和莫臥兒帝國。經濟上,英國又給印度留下了較為完善的工業和交通體系,經濟發展程度還曾長期領先於我國。

在英國撤出印度之後,印度人本著“英國的就是我的”心理,又繼承了安達曼群島。這片島如果英國自己佔領的話,此島距離本土過遠不便管理,而且各項設施又是嚴重落後,“輸血”太多的話也有成本問題。因為擔心自己無法長期堅持,英國人便順水推舟將群島讓給印度,正好也起到控制馬六甲海峽的作用。
其實除了印度,緬甸和孟加拉也都是此片群島的有力競爭者,可是緬甸實力太弱,沒有實力爭取;孟加拉也就是曾經的東巴,可是巴基斯坦的重心在西邊,自然也是對此處興趣不大。

憑藉著印度在南亞的霸主地位,再加上群島的要塞作用,儼然將孟加拉灣變成了自己的內海。而安達曼群島也是距離印度本土過遠,也不是發展重心,所以目前除了軍事意義外,也幾乎是沒有任何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