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都知道,太過筆直的公路容易令司機因單一視覺產生疲勞麻木感,因此,現代高速公路每隔兩公里就會設計一段彎道。然而,早期設計的公路往往以施工簡便為前提,世界上就有這麼一條極易令司機產生幻覺的公路,1000公里僅10個彎道,其中一條直道長達146公里。


1840年,歐洲探險家艾爾與人爭論“單人徒步穿越澳大利亞西南部”的可行性,為了證明自己,他從西澳的諾斯曼出發,徒步503天穿越平原後抵達南澳奧古斯塔港,全程1660公里。艾爾在《徒步回憶錄》中寫道:“納拉伯平原平坦至極,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荒涼,我幾乎毫不費力就抵達目的地。”有艾爾之前的探路,澳大利亞隨後在鋪設西南電報線纜時選擇跟著他的路線走,因鋪設電線纜而形成的“野路”就這麼被命名為“艾爾之路”。


在1941年前,澳洲人一直認為沒有必要開闢西南澳交通線,因為沿線只有村鎮沒有城市,人口加起來也不上萬。直到太平洋戰爭即將爆發時才意識到西南澳交通的重要性,匆忙間選擇在“艾爾之路”的基礎上鋪設瀝青,使之成為澳大利亞南部與西部之間唯一的交通要道,官方編號1號高速(珀斯至阿德萊德)的A1線(諾斯曼至奧古斯塔港)。
但所有行駛在這條公路上的司機都稱其是“艾爾路”,各州隨後統一改名為“艾爾公路”。


艾爾公路全長1660公里,早期草草修建時並沒有太多安全及質量方面的考慮,二戰後才開始以高速公路的標準重建,經過三次大規模改建於1976年正式通車,除部分途經城鎮的路段是水泥路基,其餘路面的瀝青佔比超過99.5%,因而也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柏油路。
但人們更習慣以“致幻公路”來代稱,因為期間有1000公里長度只有10個彎道,其中最長的直道達146公里,普通司機開兩三個小時必須停車休憩,否則極易產生幻覺而發生事故。


小車司機倒還好,隨時都可以在路邊找個地方停車休息,但以時效和貨運為主的大貨車可不能隨便停,一是澳洲公路法有規定“大型貨車禁止在高速隨意停車”,二是多數僱主會以時效來計算運輸費用。所以,貨運司機們只能打起精神從頭開到尾,或者在進入城鎮後可以更換司機。種種原因讓艾爾公路上的貨車事故率遠遠高於小車,更關鍵的是,由於公路大部分路段都荒無人煙,一旦事故發生人員受傷,等待救援的時間往往都很長,導致死亡率常年位列澳洲之首。


但在遊客眼裡,艾爾公路卻是澳洲自駕游不可多得的體驗之旅,甚至有遊客專程在諾斯曼租車開到奧古斯塔港,期間要路過沙漠、海岸、懸崖峭壁以及澳洲唯一的黑人土著區等,屬於相當深度又耗時耗力的旅遊線路之一。普通遊客還真不一定敢嘗試,因為自駕走完所有景點需要6天時間,而中間至少有3個晚上需要在戶外野營。


從珀斯出發要開八個小時才能到達諾斯曼,期間全程都在平原中。在土著語中,納拉伯平原的意思是“無樹之原”,雖說沿途看不到參天大樹,但灌木叢和矮樹還是連成一片片的。需要提醒的是,這段路程雖然視野開闊,但袋鼠、鹿和駱駝也會突然出現在公路上。有興趣的遊客可以體驗一下全球最大的高爾夫球場,據說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橫跨兩洲和兩個時區的標準72桿高爾夫球場,不會玩的遊客也可以旁觀,不設圍牆。


球場遊客中心在路邊設置的指示牌上寫著:“球場沿公路約長190公里,可選擇任意地點任意方式開始運動,自備球具無需消費”。當然,高爾夫這項運動與其他運動相比有很大的侷限性,一桿球揮出動不動就是幾十米,打球者不太可能自己去撿球。所以多數遊客還是會請一個球僮,一個小時50澳元,就是要注意別打到袋鼠。


諾斯曼繼續往前走就是鄧達斯保護區,這是一片105公里長的桉樹矮木森林,期間會經過著名的紐曼岩,也就是1979年美國空間站部分組建掉落地球的位置。現在,這片森林因澳洲大火而慘不忍睹。一般自駕游在這裡有兩個選擇,要麼在弗雷澤山附近露營,據說野鹿和袋鼠會追循遊客的食物味道而光臨帳篷;要麼繼續往前在巴拉多尼亞過夜,這裡有不少免費景點,比如文化遺產博物館、珍稀動植物展區等等,可以入住沿途的汽車旅館,或選擇房車營地搭帳篷。


艾爾公路最長直道就在巴拉多尼亞前往凱亞之間,公路邊的路牌有“90公里直路、澳洲最長直路、146.6公里”的警示語。必須要注意的是,這段路程沒有村鎮也沒有加油站、便利店等補給處,無萬全準備請勿冒險,尤其不建議夜間趕路,不僅出現幻覺的頻率很高,而且野生動物會因為燈光而突然跑到路面上。納拉伯平原號稱有10萬頭野生駱駝,大部分都集中在這片區域。


從凱亞去馬都拉的路上會經過科克爾比迪,澳洲第一個鳥類觀測站就設在這裡,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銀燕、蜜雀(食蜜鳥)、棕鷹以及各種顏色的鸚鵡。當然,最受遊客青睞的是納拉伯海岸懸崖,大約50公里長有十多條支路,任選一條都能看到高達百米的海岸懸崖,以及海浪拍打崖石的巨大轟鳴聲。


多數自駕遊客會選擇傍晚抵達海岸懸崖,搭好帳篷(注意帳篷抗風能力)後在日落餘暉中入水,晨起可欣賞大澳灣的彩虹日出(看天氣預報,濕度高有很大幾率)。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小鯨魚在海岸覓食,據說有很多魚兒會被海浪拍打崖石的衝擊力震暈,早期是土著的天然捕魚場之一,1980年代被禁止,因為懸崖落石太多。


馬都拉往前走117公里就是澳洲著名的漢普頓台地,不想露營的可以走岔路往東15公里有個隕石坑景區,附近有旅館。繼續往前就是尤克拉國家公園的邊緣,靠海岸方向是被白沙覆蓋的尤克拉古村落,澳洲第一條電報的電纜站就設在這裡,如今被廢棄後變成露天又無人看守的博物館,徒步20分鐘就能看到一望無際的白色沙漠。有必要說的是,最好戴上墨鏡再去,白色沙子折射陽光任意刺傷眼睛。

穿過尤克拉國家公園之後就是班達海岸懸崖,也就是俗稱的“地球上最大的一塊石灰岩”,如果去過前面的懸崖則可以忽略(沒什麼區別),繼續前行大約200公里只有一個被譽為是世界上最荒涼的補給站,最近的人類居住區在184公里外,而且也只有40個居民。補給站內設有酒吧、餐廳、超市和小型加油站,是所有貨運司機停車過夜的地方,由於附近沒有城市的光源汙染,是觀測南十字星和其他南半球星座的絕佳地點。


尤克拉再往前的彎道就多了,公路邊的村鎮也密集了不少,有趣的是,這段路程並不是所有車輛都可以通行的,因為其中一段20公里要經過澳洲原住民的私有土地。經常走的貨車和客運車輛通常會辦理長期通行證,其他車輛則需要在尤克拉或公路管理站申請通行證。其中有兩個是黑人原住民的,他們歸屬托雷斯海峽島民,據說在三萬年前就已經從非洲飄洋過海來到澳洲生活。這裡也會接待路過的自駕遊客,補給淡水再吃一頓原住民的簡餐,費用隨便給。


再往前就是南澳邊界,與其他公路的景色沒什麼區別,期間會路過弗勒斯灣自然保護區,可以出海釣魚或坐船看鯨魚海豹。弗勒斯灣港往南71公里就是有“風車博物館”之稱的檳城,往北21公里是仙人掌海灘,據說海岸線長著密密麻麻的仙人掌,然後抵達終點奧古斯塔港。這條會致幻的公路,你有勇氣嘗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