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體的質量決定了它的引力有多強。在宇宙中,引力讓物質聚集而形成星體,同時也讓星體之間相互吸引,形成按照特定軌道周期運轉的天體,而衛星,一般以固定軌道環繞行星。
以太陽和地球以及月球為例,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圍繞地球運轉,而地球帶著月球一起圍繞太陽運轉。但是我們知道,太陽非常龐大,其直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事實上,太陽的質量占有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如果把太陽,地球,月球的質量和距離代入萬有引力公式,就可以發現,太陽對月球的吸引力是地球對月球引力的兩倍多。
之所以月球受到如此大的引力,卻對地球始終如一,是因為在天體的周圍,存在一片空間區域,在這塊區域裡面,被它吸引的星體受它控制,而不會被繞行的其他較大的星體所控制,這個領域叫做希爾球,是由美國天文學希爾在前人的基礎上定義並提出了一個公式。
總體來說,以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地球希爾球半徑為150萬公里,也就是說往上有150萬公里的距離,而月球離地球才38萬公里,在此範圍之內,受地球引力的主宰,所以月球繞著地球轉而不是繞著太陽公轉。
影響希爾球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星體質量之比以及距離,如果地球更接近太陽,希爾球將更小。如果更遠,希爾球則更大。如果把月球拉遠,或者把地月系統拉近太陽,月球處於希爾球之外,月球就會跑掉,去繞著太陽運轉了。
在太陽系中,木星的質量最大,他的希爾球半徑為5300萬公里,這也是為什麼木星會擁有數量最多衛星的原因,它能強烈捕獲飛過附近的彗星和小行星。太陽也有一個希爾球,其中包含了整個太陽系,太陽的希爾球半徑約是兩光年,它的邊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奧爾特雲。
那麼為什麼衛星不能擁有自己的天然子衛星呢,因為很多衛星都非常靠近自己行星,以地月系統為例,月球同樣擁有希爾球,但其半徑只有6萬公里,是地月之間距離的六分之一。而像木衛一這樣的衛星,希爾球更小,處於行星的大希爾球之內,使得單獨捕獲到屬於自己的物體非常困難。而且大多數衛星都面臨最主要的問題,被行星的潮汐鎖定,即使月球有一顆子衛星,也會由於潮汐力的作用,使其軌道降低,最終撞上月球,說不定月球背面的隕石坑,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