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3億多年前,一場超新星爆發襲擊地球,72%的物種被毀掉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來自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在和他帶領的科研小組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認為發生於3.59億年前的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或許和一場超新星爆發有關。

在泥盆紀和石炭紀交接的時期,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地球上的海洋生物迎來了滅頂之災,不過,在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之後,地球也進入到了新一輪的物種飛速演化的新時代。

泥盆紀是地球上的「魚類時代」,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的祖先,都是在泥盆紀出現的,在此前的考古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泥盆紀時期地球上的氣候是非常濕潤溫暖的,即使是兩極地區,在當時也是四季如春。

不過奇怪的是,泥盆紀末期,地球卻突然「大變臉」,整個地球的氣候環境都發生了巨變,主要變化表現在氣溫驟降上,海水退去凍結成冰,於是海洋生物也迎來了滅頂之災。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根據統計,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之中,一共有72%的物種成為了歷史。至於大滅絕發生的原因,在1969年,一名來自於加拿大的古生物學家認為與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這個猜想多年來也一直是被科學界普遍認可的主流觀點,但事實上,卻缺乏關鍵性證據。

為何說小行星撞地球的說法缺乏證據呢?我們都知道,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通過研究,科學家普遍認為是由小行星撞地球引起的,並且在地質檢測中,也發現了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巨型隕石坑作為佐證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但是,有關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是由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證據,無論是來自於泥盆紀晚期的巨型隕石坑,還是可以證明與撞擊有關的放射性同位素等,都沒有發現,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其它的原因。

一直到前段時間,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和他的科研團隊,在研究來自於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時期的化石和岩石時,發現其中的植物孢子曾被強烈的紫外線曬傷過。

我們都知道,地球之所以宜居,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地球的大氣層,特別是臭氧層為我們阻擋了來自於太空中的各類輻射,也減少了太陽的紫外線。

不過,來自於泥盆紀晚期的植物孢子卻表示,當時地球上曾經存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臭氧層缺失,菲爾茲教授認為,這或許才是引發泥盆紀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關鍵原因。

菲爾茲教授猜測,在泥盆紀末期,在距離地球大約65光年之外的地方,曾經發生過超新星爆發,它釋放出的能量在抵達地球後,對地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地球的臭氧層也因此被摧毀。

此後很長時間裡,地球上接收的各類輻射都不斷增強,最終導致地球上發生了生物大滅絕,一直到大約10萬年之後,地球才開始逐漸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超新星爆發有多可怕?研究認為,在距離地球1000光年之內如果發生了超新星爆發,對於地球來說,猶如一顆爆炸了的「炸彈」。

雖然超新星爆發並不會立刻將地球上的生命摧毀,但是它會破壞地球的大氣結構,大量的伽馬射線伴隨著超新星爆發被釋放,如果距離地球很近,那麼在抵達地球之後,就會引發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將地球的臭氧層給消耗掉。

這樣,地球上的生命就會徹底暴露在太陽風、宇宙射線等的危害之下,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會接連滅絕。這也是為何科學家們此前在發現南極臭氧空洞後,一直非常擔心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這個臭氧空洞是出現在人口密集地區,影響將是無法預估的。

所以,這次在採集到了相關的證據之後,科學家們才會認為,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和超新星爆發有關。

當然,如果想要徹底揭開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謎團,還需要大量的證據,下一步,科學家們也希望可以通過考古發掘,在泥盆紀末期的相關化石中,找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

特別是鈽-244和釤-146,這兩種同位素本身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只有通過宇宙爆炸,特別是地球周圍出現了可怕的超新星爆發,才會抵達地球,進入到地球的地質之中。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